關于耳石的詩詞(782首)
14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宋·蘇軾
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余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
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云耳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15
《霜天曉角(和韓南澗采石蛾眉亭)》 宋·王奕
天無四壁。
底用量江尺五代樊若水為太祖量江于此。
徒把乾坤分裂,誰與帝、扶民厄。
幾年樊圃缺。
耳風腔轉笛三十年前,江南笛聲有哭襄陽調。
此日雙蛾空蹙,依然也,暮山碧。
16
《霜天曉角(和韓南澗采石蛾眉亭)》 宋·王奕
天無四壁。
底用量江尺五代樊若水為太祖量江于此。
徒把乾坤分裂,誰與帝、扶民厄。
幾年樊圃缺。
耳風腔轉笛三十年前,江南笛聲有哭襄陽調。
此日雙蛾空蹙,依然也,暮山碧。
17
《石鐘山記》 宋·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
18
《河中石獸》 清·紀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 關于耳石的詩詞 描寫耳石的詩詞 帶有耳石的詩詞 包含耳石的古詩詞(78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