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老不著的詩詞(1094首)

    221 《和蘇著作麻姑十詠·七星杉》 宋·李覯

    五行與萬類,有象皆在天。
    如何彼杉樹,反更侔星躔。
    予思古昔意,欲媚茲山巔。
    草木尚有斗,人物誰非仙。

    222 《對老輩語兒時事》 宋·錢時

    回首春風逞少年,厭聞人說舊因緣。
    而今恨不逢班輩,說著兒時在眼前。

    223 《老農》 宋·釋紹曇

    畬田擊壤樂年豐,不與兒曹戲劇同。
    問著義皇已往事,钁頭倒把舞春風。

    224 《興化益長老請贊》 宋·釋師范

    益無所益,為無所為。
    迥超玄化,杳絕機宜。
    桃紅李白自芬披,問著東風總不知。

    225 《嵩山老人告行作六偈送之》 宋·釋正覺

    夢里結憂三變事,覺來還喜一成春。
    鶯華時節洗衰落,不信余寒猶著人。

    226 《與天池信長老》 宋·釋正覺

    晚歲叢林鬧葦麻,可中著眼辨龍蛇。
    行當五路我能事,坐斷孤峰渠作家。
    佛法從來如嚼蠟,朋儔此去似團沙。
    音書不寄思惟盡,千里同風卻較些。

    227 《頌一百則》 宋·釋重顯

    禪家流,愛輕薄,滿肚參來用不著。
    堪悲堪笑天平老,卻謂當初悔行腳。
    錯錯,西院清風頓銷鑠。

    228 《頌古一百二十一首》 宋·釋宗杲

    一人眼似鼓槌,一人頭如木杓。
    兩個老不識羞,至今無處安著。

    229 《秋江偈》 宋·釋祖欽

    漾漾銀河玉宇流,凈如白練冷光浮。
    老胡一葦踏不著,零落西風斷岸頭。

    230 《正月十四日小園偶坐》 宋·舒岳祥

    天地元從雪后新,開簾閑坐看回春。
    謝公夢覺池生草,杜老羹成澗有芹。
    正是泰和嘉氣象,好調寒暖養精神。
    花前不著多憂客,百舌何妨報事頻。

    231 《送彭大老提舶泉南》 宋·孫應時

    眼觀榮辱等虛空,強著衣冠與世同。
    長夏清風秋夜月,高懷應不忘山中。

    232 《項大著挽詩》 宋·薛嵎

    耳為恩門屈,寧辭御史遷。
    力陳歸老疏,自盡讀書年。
    秘府神游地,浮榮夢覺前。
    世間真不死,未必屬蒼天。

    233 《三用韻十首》 宋·楊公遠

    陡覺秋蕭索,林端葉漸稀。
    菊殘堪作枕,荷老不成衣。
    著句愁詩俗,持螯喜蟹肥。
    晚來風色緊,吹起荻花飛。

    234 《過廣安軍王恭父大著墓》 宋·袁說友

    與君執友共為郎,尚憶松江送客艎。
    在昔清班方袞袞,至今衰草恨茫茫。
    百年名世嗟天喪,一日修文在旁傍。
    云槚風杉空掛劍,不勝老淚灑危岡。

    235 《辨奸論》 宋·蘇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

    古文觀止議論

    236 《與吳質書》 魏晉·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
    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書信思友

    237 《七言》 唐·呂巖

    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藥遣三元八卦行。

    238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239 《謝池春·殘寒銷盡》 宋·李之儀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
    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
    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
    正佳時,仍晚晝。

    宋詞精選離別相思

    240 《五帝本紀贊》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
    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
    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
    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

    古文觀止贊語

    * 關于老不著的詩詞 描寫老不著的詩詞 帶有老不著的詩詞 包含老不著的古詩詞(109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