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緣飾的詩詞(61首)

    21 《緣識》 宋·宋太宗

    妙手彈琴無向束,知之修煉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揚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矚。
    法於天,象於地,

    22 《緣識》 宋·宋太宗

    全無體段弟一弱,十指乖張時更錯。
    五音不辨信手彈,薄會人前言自樂。
    弦不調,手不洗,更兼指下無道理。

    23 《緣識》 宋·宋太宗

    若言筆法窮絕藝,書一字,至百字,八法從前亦非細。
    分間布白要審詳,濃淡均勻看可戲。
    一則一,二則二,

    24 《緣識》 宋·宋太宗

    世上多虛飾,方知一切心。
    不群終是異,僻學古同今。
    逸士寬懷釋,為官理道深。
    移時非獨見,今我思沈吟。

    25 《七弟示詩后又改緣字為川字因再次韻》 宋·蘇頌

    幽棲新得地,樸飾敢求全。
    一畝真儒有,三年近道邊。
    鋤荒還見舊,革陋遂成妍。
    棟宇依巖畔,煙云入檻前。

    26 《和崔黃門寓直夜聽蟬之作》 唐·張九齡

    蟬嘶玉樹枝,向夕惠風吹。
    幸入連宵聽,應緣飲露知。
    思深秋欲近,聲靜夜相宜。
    不是黃金飾,清香徒爾為。

    27 《感遇詩三十八首》 唐·陳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
    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
    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

    28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應制》 唐·馬懷素

    玄籥飛灰出洞房,青郊迎氣肇初陽。
    仙輿暫下宜春苑,御醴行開薦壽觴。
    映水輕苔猶隱綠,緣堤弱柳未舒黃。
    唯有裁花飾簪鬢,恒隨圣藻狎年光。

    諷刺詠史

    29 《和宣州錢判官使院廳前石楠樹》 唐·孟郊

    大樸既一剖,眾材爭萬殊。
    懿茲南海華,來與北壤俱。
    生長如自惜,雪霜無凋渝。
    籠籠抱靈秀,簇簇抽芳膚。

    30 《和宣州錢判官使院廳前石楠樹》 唐·孟郊

    大樸既一剖,眾材爭萬殊。
    懿茲南海華,來與北壤俱。
    生長如自惜,雪霜無凋渝。
    籠籠抱靈秀,簇簇抽芳膚。

    31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 唐·李紳

    花界無生地,慈宮有相天。
    化娥騰寶像,留影閟金仙。
    殿涌全身塔,池開半月泉。
    十峰排碧落,雙澗合清漣。

    32 《正樂府十篇·惜義鳥》 唐·皮日休

    商顏多義鳥,義鳥實可嗟。
    危巢末累累,隱在栲木花。
    他巢若有雛,乳之如一家。
    他巢若遭捕,投之同一羅。

    33 《京口與友生話別》 唐·陸龜蒙

    共是悲秋客,相逢恨不堪。
    雁頻辭薊北,人尚在江南。
    名利機初發,樵漁事先諳。
    松門穿戴寺,荷徑繞秦潭。

    34 《講古文聯句》 唐·皎然

    帝出于震,文明始敷。
    ——潘述
    山岳降氣,龜龍負圖。
    ——裴濟

    35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36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37 《蘭陵王(南湖同碧蓮見寄,走筆次韻)》 宋·史達祖

    漢江側。
    月弄仙人佩色。
    含情久,搖曳楚衣,天水空_染嬌碧。
    文漪簟影織。

    38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39 《天問》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楚辭

    40 《招魂》 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牽于俗而蕪穢。
    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
    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

    楚辭

    * 關于緣飾的詩詞 描寫緣飾的詩詞 帶有緣飾的詩詞 包含緣飾的古詩詞(6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