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累怨的詩詞(95首)

    41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42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寫人美人

    43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44 《太上感應篇》 宋·李昌齡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宗教勸善

    45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46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47 《幽憤詩》 兩漢·嵇康

    嗟余薄祜。
    少遭不造。
    哀煢靡識。
    越在襁緥。

    48 《上尚郎中》 宋·劉鑒

    衰年何用響錚錚,一錯元來鑄不成。
    為役誰憐燭之武,浮言枉累鐵元城。
    鑠金有口難從眾,轑釜無羹枉怨兄。
    一點紅爐屬君手,放教躍冶要分明。

    49 《誡兒侄八百字》 宋·范質

    去上初釋褐,一命列蓬丘。
    青袍春草色,白紵棄如仇。
    適會龍飛慶,王澤天下流。
    爾得六品階,無乃太為優。

    50 《投魏先輩二首》 宋·劉應時

    長驅決文陣,眇古百戰場。
    朔風吹梅花,塞日淡無光。
    一將功業成,千屯草木香。
    高談靜寰宇,袖手歸巖廊。

    51 《林和靖墓》 宋·鄭厚

    山前山后冢累累,處士孤墳沒草萊。
    古宅更遭新燒火,荒林難覓舊栽梅。
    月香水影詩空好,鶴怨猿驚客共哀。
    回首西泠橋外寺,晚來金碧擁樓臺。

    52 《春日述懷寄湯義仍四十韻》 明·鄧渼

    漢域春陰盡,蒼山旅病淹。
    梯航三面入,風壤百夷兼。
    五尺秦通道,單車即瘴炎。
    投荒虛繡斧,覽勝引彤幨。

    53 《玄明宮行》 明·韓邦靖

    長安送客城東道,柳葉楊花春正早。
    玄明宮前下馬時,一片煙光長萋草。
    宮中道士邀我入,素果清茶日未昃。
    白河東下楚城西,指點湖山三嘆息。

    54 《張烈婦》 明·陸師道

    抱璧置泥涂,皎然質不泯。
    菖蒲九節花,雖死常流芬。
    十三學裁衣,十六誦詩書。
    十七婦道成,十八為君妻。

    55 《擬古詩七十首(錄一十三首)》 明·盛時泰

    陳思王植贈友往祚頹已久,大業緬方新。
    仰視圣皇德,承胤為我親。
    暇日荷休明,高館集眾賓。
    中廚列庖饌,水陸備鮮鱗。

    56 《菜薖為永嘉余唐卿右司賦》 明·徐賁

    遠辭華蓋居,來卜山陰宅。
    乍到俗未諳,久住地旋辟。
    屋廬尚樸純,楹桷謝雕飾。
    高營踞山跗,深甃逗泉脈。

    57 《賈傅祠》 明·徐學謨

    一疏危明主,千秋怨未平。
    湘累如有待,宣室竟無成。
    夜雨湖南草,春風江上城。
    可憐卑濕地,還復祀先生。

    58 《雜感十首(崇禎元年)》 明·于鑒之

    亦解雕蟲世所輕,丈夫肯自壅情靈。
    寧從趙曄探詩細,不向王充索論衡。
    俗問蕭疏難竟絕,清談歷落故無成。
    將歌小已吾誰怨,累牘何妨月露形。

    59 《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 宋·蘇軾

    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
    方將怨無襦,忽復歌緇衣。

    60 《和王晉卿(并敘)》 宋·蘇軾

    駙馬都尉王詵晉卿,功臣全彬之后也。
    元豐二年,予得罪貶黃岡,而晉卿亦坐累遠謫,不相聞者七年。
    予既召用,晉卿亦還朝,相見殿門外。
    感嘆之余,作詩相屬,托物悲慨,阨窮而不怨,泰而不驕。

    * 關于累怨的詩詞 描寫累怨的詩詞 帶有累怨的詩詞 包含累怨的古詩詞(9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