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簪事的詩詞(597首)
522
《謝虛齋和詩》 宋·鄭清之
關心穡事恐春遲,暫許花風入繡旗。
翠浪半天岐麥詠,玉簪數箸刈蔞詩。
野亭寄韻追唐什,秋菊餐芳敵楚辭。
早晚催歸漢廷右,西湖深處樂天碑。
523
《王宜人挽詩》 宋·魏了翁
門譜誰夸郡姓強,是家元自孝廉郎。
長來但識詩書貴,老去不知簪珥香。
吏部生涯瓶里粟,夫人宗事橐中裝。
他年點檢挈庵稿,寧愧歐公志薛楊。
526
《次韻七首》 宋·蘇泂
步蹇堪扶杖,頭童欲罷簪。
渚云秋澹泊,庭樹晚蕭森。
秀穎垂千畝,遙青出寸岑。
本來關個事,而獨可人心。
527
《挽趙東巖簡叔彥侯四首》 宋·王邁
建炎戎馬滿神京,殿撰橫身活一城。
時宰忌功無表勸,老天福善自分明。
人稱簪紱一門盛,公是瑛瑤間世生。
珍重西山遺事跋,他年收入史官評。
528
《壽蹇從叔制干》 宋·陽枋
黃鐘大呂播年華,簪盍城南捧九霞。
共說賢寮心似鏡,何妨幕府事如麻。
紛紛吏坌空迷目,蹇蹇王臣豈計家。
共約歲寒松竹友,好攜周傍梅花陪。
529
《四用喜雨韻三首》 宋·吳潛
背人歲月苦難禁,烏兔相追互起沈。
點檢平生如夢事,保全晚節是真心。
園腰減削那勝帶,種發蕭疎不上簪。
久悟盈虛消息理,香山蓮社擬追尋。
530
《沁園春·喚麴生來》 宋·李曾伯
喚麴生來,與常娥約,從太守游。
把玉簫聲寄,蕭關短笛,霓裳曲換,清塞重裘。
桂影飄搖,桐陰立盡,多少征人霜滿頭。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負中秋。
531
《墳院新篁》 宋·衛宗武
世更日月同昃盈。
依然有谷中窈冥。
修先夾道互經緯,宛如一機翠織成。
非繇培植得攬玩,何異不稼而有囷。
533
《次黃長孺元夕韻》 宋·陳著
流俗誰知運會元,逢場作戲逐時論。
梅花簪燭行呼野,竹葉裝巾醉舞村。
幸是深山寬夜禁,苦無佳月破天昏。
鰲山盛事當年夢,老不禁寒早閉門。
535
《寄吳警齋》 宋·胡仲弓
豸冠風采動簪紳,天子如何不得臣。
去后赤心常體國,從前冷語頗冰人。
好官盡屬時賢做,近事看來局面新。
輪轍深依梅竹下,一僮一鶴伴吟身。
537
《游武夷九曲》 宋·蒲壽宬
紫縵紅裀事有根,綠函金鎖蛻猶存。
無緣得到千巖頂,試問而今幾代孫。
漢祀昔曾陳玉脯,晉人方始識桃源。
不因大隱屏中老,未易抽簪扣洞門。
538
《書與士瞻上人十首》 宋·仇遠
倦游嬾著小烏巾,短發絲絲雪滿簪。
信手拈書聊慰眼,轉頭忘事太無心。
笑他杜老頻看鏡,愛我昭文不鼓琴。
喜有山林方外友,時攜佳紙索新吟。
539
《中伏》 宋·董嗣杲
五世單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歡惱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過,浴出易絺綌。
樹頭來禽熟,隔水不可摘。
540
《上詹仲通縣尉》 宋·華岳
松竹不著花,密葉徒和帚。
江梅不藏葉,寒花綴枯朽。
獨有龍焙茶,花葉秀而耦。
冰霜著群木,凍死十八九。
* 關于簪事的詩詞 描寫簪事的詩詞 帶有簪事的詩詞 包含簪事的古詩詞(59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