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筆調的詩詞(311首)
203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204
《又和題(一首)》 明·周永年
聽說圖中風物美,但讀長歌已狂喜。
喬木清川數里間,尺幅都收到曲幾。
前有老杜后大蘇,能以詩章當畫史。
二歌三讀轉興懷,少陵眉山相比擬。
206
《壽叔文》 宋·蘇軾
燁燁蒼龍宿,騰光射斗杓。
嘉時鍾間氣,□契在叢霄。
感會風云際,承恩雨露朝。
史才資筆削,使指載歌謠。
207
《送劉貢父赴秦州清水》 宋·王安石
劉郎高論坐噓枯,幕府調胹用緒余。
筆下能當萬人敵,腹中嘗記五車書。
聞多望士登天祿,知有名臣薦子虛。
且復弦歌窮塞上,只應非晚召相如。
209
《謝徐志父帳干惠詩編》 宋·陸游
平生聞若人,筆墨極奇哨,相望二千里,安得接談笑。
一朝獲其詩,驚喜踰素料,夜窗取吟諷,寒燈耿相照。
舂容清廟歌,縹緲蘇門嘯,蹴天浙江濤,照野楚山燒。
每篇十過讀,玩味頭屢掉;正如啜名酒,雖愛不忍釂。
210
《游大智寺》 宋·陸游
脫發紛滿梳,衰顏不堪照。
百年忽已半,去日如過燒。
平生功名心,上馬無燕趙。
爾來閱世故,萬事驚錯料。
213
《贈秘書王監丞》 宋·文天祥
君不見秘書外監賀放翁,鏡湖一曲高清風。
又不見太子師傅兩疏氏,東門祖帳羅群公。
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下下誰障東。
使人知有在我者,二三君子為有功。
215
《祗答延州安撫吳宣徽》 宋·宋祁
共看仙山玉樹秋,從簪朝笏記同游。
調元遂慶登三府,抱帙惟堪讀九丘。
重印垂腰榮擁節,征鞍摩體忝為州。
如何卻舐投殘筆,敢與陽春接唱酬。
218
《代書》 宋·黃庭堅
阿熊去我時,秋暑削甘瓜。
離別日月除,蓮房倒箭靫。
得書報平安,肥字如棲鴉。
汝才躍爐金,自必為鏌鋣。
* 關于筆調的詩詞 描寫筆調的詩詞 帶有筆調的詩詞 包含筆調的古詩詞(31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