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移心的詩詞(1569首)

    661 《綺懷十六首》 清·黃景仁

    楚楚腰肢掌上輕,得人憐處最分明。
    千圍步障難藏艷,百合葳蕤不鎖情。
    朱鳥窗前眉欲語,紫姑乩畔目將成。
    玉鉤初放釵初墮,第一銷魂是此聲。

    古詩三百首愛國壯志

    662 《今別離》 清·黃遵憲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
    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別離

    663 《少年游·紅稠綠暗遍》 明·楊慎

    紅稠綠暗遍天涯,春色在誰家?
    花謝人稀,柳濃鶯懶,煙景屬蜂衙。
    日長睡起無情思,簾外夕陽斜。
    帶眼頻移,琴心慵理,多病負年華。

    登高寫山抒懷愛國壯志

    664 《夏初臨·本意》 清·陳維崧

    中酒心情,拆綿肘節,瞢騰剛送春歸。
    一畝池塘,綠蔭濃觸簾衣。
    柳花攪亂晴暉。
    更畫梁、玉翦交飛。

    戰爭歌頌愛國

    665 《多歧亡羊》 先秦·列御寇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楊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
    ”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666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667 《寡人之于國也》 先秦·孟子弟子錄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高中文言文治國哲理

    668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669 《阻雪連句遙贈和》 南北朝·佚名

    積雪皓陰池,北風鳴細枝。
    九逵密如繡,何異遠別離。
    (謝朓)
    風庭舞流霰,冰沼結文澌。

    古詩三百首詠物梅花言志

    670 《詠紅梅花得“梅”字》 清·曹雪芹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寫花梅花寓人

    671 《春日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
    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桃奇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

    田園春天生活

    672 《更漏子·對秋深》 五代·孫光憲

    對秋深,離恨苦,數夜滿庭風雨。
    凝想坐,斂愁眉,孤心似有違。
    紅窗靜,畫簾垂,魂消地角天涯。
    和淚聽,斷腸窺,漏移燈暗時。

    秋天悲秋

    673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宋·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五坊供奉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詠史借古諷今憂國

    674 《諫逐客書》 先秦·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
    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古文觀止公文

    675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676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677 《獄中上梁王書》 兩漢·鄒陽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觀止寫人品格寓理

    678 《報孫會宗書》 兩漢·楊惲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余業,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以獲爵位。
    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古文觀止書信諷刺

    679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唐·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節,穢亂春宮。
    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后房之嬖。

    古文觀止檄文諷刺寫人

    680 《爭臣論》 唐·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 關于移心的詩詞 描寫移心的詩詞 帶有移心的詩詞 包含移心的古詩詞(156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