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秋思處的詩詞(927首)

    741 《水龍吟 賦箏》 元·王惲

    故家張樂娛寶,樂中無似秦箏大。
    華筵聽處,一揮銀甲,笙竽幽籟。
    四座雄聲,滿空秋雨,來從天外。
    甚*然思變,白翎清調,驚飛下,金蓮塞。

    742 《水調歌頭 言性》 元·李道純

    三元秘秋水,都不屬思量。
    收來毫末,放開在地不能藏。
    過去未來見在,只是星兒消息,體物顯然彰。
    本自無形象,隨處見青黃。

    743 《水調歌頭 言性》 元·李道純

    三元秘秋水,都不屬思量。
    收來毫末,放開在地不能藏。
    過去未來見在,只是星兒消息,體物顯然彰。
    本自無形象,隨處見青黃。

    744 《寄雪蓬姚使君》 宋·樂雷發

    贈君昆吾湛盧之寶劍,青雀黃龍之巨航。
    縣黎垂棘之美玉,都梁篤耨之名香。
    佳人佳人在何處,濯足洞庭望八荒。
    葛車馡馡薜芷綠,欲往從之道阻長。

    745 《溪亭》 宋·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746 《江上呈華玉》 明·陳沂

    龍江東下水疑空,飛鳥流云落鏡中。
    千里晴光遙漾日,滿船秋色澹無風。
    青山舊國知何處,芳草離情去未窮。
    晚折蘋花思對酒,燈前還有故人同。

    747 《偶倚》 宋·柴隨亨

    西風獨憑闌干處,可是愁中鬢易華。
    老木不生秋后葉,孤燈空結夜來花。
    中原落日無歸雁,故國青山有去鴉。
    欲向清尊消舊恨,路迷行客正思家。

    748 《題南金慎獨齋》 宋·陳天麟

    圣道不可竄,探取隨已欲。
    平生所受用,政可一言足。
    子思著中庸,暗室戒慎獨。
    危微恐懼心,此念施已熟。

    749 《寄劉延叟》 宋·郭贄

    弱齡志登涉,壯即遠行游。
    名山忍偏壓,書劍多遲留。
    我思在錦水,木落巴山秋。
    愿隨蛾眉月,影入平羌流。
    孤冰何處鶴,清唳寒云愁。
    賞心隔歡愛,悵望煙巒稠。

    750 《西湖會上和趙靖軒韻》 宋·胡仲參

    不首人間半點愁,每於勝處一憑樓。
    吟邊只欠林和靖,坐上追思馬少游。
    暈臉芙蕖酣薄暮,低眉楊柳拂新秋。
    酒闌拍掌狂歌舞,自是忘機可狎鷗。

    751 《列岫亭》 宋·江定齋

    倚檻穹雙目,疏林出遠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
    天地供吟思,煙霞入醉魂。
    回頭云破處,新月報黃昏。

    752 《舟回練塘》 宋·蔣恢

    柁轉秋塘迥,寒光徹萬尋。
    葉聲風外急,吟思雨中深。
    白發存公道,青山適素心。
    疏鐘何處起,暝色正沈沈。

    753 《出典宣城三首》 宋·李含章

    蘆花未白蓼初紅,綠水澄藍是處通。
    景色不須今日別,煙光仍與昔時同。
    馬嘶曉月思閑廄,帆掛秋光足便風。
    寄語路人休借問,錦衣歸去一衰翁。

    754 《躍馬泉》 宋·李景遹

    南山突兀橫青空,鹿豕禽魚得所宮。
    修鱗于此亦養德,光怪夜發山川紅。
    風云變化化事已矣,獨有崖嶠留馀雄。
    至今山泉脈四溢,噴薄聲撼枯枬楓。

    755 《夜游漓江上》 宋·李昇之

    漓江開遍四時花,游覽都忘屐齒賒。
    風景雖宜秋向老,關山無奈客思家。
    漏傳樓上三通鼓,水落灘頭幾尺沙。
    京國未歸鄉信斷,陣鴻何處貼云斜。

    756 《鑒湖亭》 宋·李翔

    古寺蕭蕭愁思濃,檻荷高下望秋風。
    一塵不到真幽處,萬象都含清景中。
    但見溪光來遠近,略無云氣礙虛空。
    誰知刺史標名意,一片靈臺事事通。

    757 《客邸》 宋·劉雪崖

    蟠蟀吟空壁,秋深夜漸長。
    月華清似水,露氣重于霜。
    醉后夢難記,興來詩欲狂。
    西風何處笛,喚起客思鄉。

    758 《游岳》 宋·羅道成

    因思靈秀偶來游,碧玉寒堆萬疊秋。
    直上太山高處望,根盤連接十余州。

    759 《雜詩》 宋·錢選

    地僻秋深戎馬閒,一尊隨處且開顏。
    誰思銅雀埋黃土,但憶金人出漢關。
    六合茫茫天共遠,五湖杳杳雁飛還。
    中年陶寫無絲竹,王謝風流莫強攀。

    760 《愛民堂為涪陵盧使君題》 宋·沈繼祖

    我來盛山郡,從公歲及朞。
    公之字鰥寡,乳保于嬰兒。
    公去再改歲,所去尤見思。
    至今盛山民,敬奉盧公祠。

    * 關于秋思處的詩詞 描寫秋思處的詩詞 帶有秋思處的詩詞 包含秋思處的古詩詞(92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