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祖傳的詩詞(572首)

    221 《掃花游 送人》 元·朱唏顏

    津亭柳色,正舞翠毿毿,亂侵歌袖。
    驪駒送酒。
    竟東門祖席,賓僚勛舊。
    白發青衫,愁絕風流去后。

    222 《蘇武慢·元氣充餐》 元·馮尊師

    元氣充餐,麻衣遮體,萬事轉頭何濟。
    黃芽白雪,黑水紅云,軒帝注傳名世。
    深謝名師,說破希夷,妙理本來精粹。
    把仙胎養就、云*繚繞,萬神咸備。

    223 《跨金鸞 嗚鶴余音卷四》 元·牛真人

    錦堂春,瓊仙朝列瓊筵。
    遇良辰、名香共*,吐氤氳、瑞藹祥煙。
    慶三真、重陽五祖,愿當今、圣主遐延。
    昔有軒轅。

    224 《木皮散人鼓詞》 清·賈鳧西

    釋悶懷,破岑寂,只照著熱鬧處說來。
    十字街坊,幾下捶皮千古快;
    八仙桌上,一聲醒木萬人驚。
    鑿破混沌作兩間,

    225 《謁黃帝陵》 現代·謝覺哉

    遠望郁蒼連,抱嶺環川。
    成林古柏勢參天。
    百里荒原青一點,愈見森然,碑石付落煙。
    唐宋無傳。

    226 《贈畫者徐琛》 宋·陳長方

    我行江南江北山,真賞會心那可數。
    獨愛黃陵古廟前,四水粘天迷浦溆。
    胸中歷歷著山川,有句如枝不容吐。
    欲將寫作無聲詩,筆底愧非韋與許。

    227 《敬贊月林觀禪師》 宋·陳貴謙

    示現人間忍辱仙,單提獨弄祖師禪。
    生涯一缽無安處,惟有聲名萬古傳。

    228 《重修圣濟院》 宋·陳有聲

    蒙泉距宜春,相去百余里。
    有僧來問余,借問何姓氏。
    乃余昔所敬,見之蹙然喜。
    敘余語未既,省記到山始。

    229 《題雪寶和尚親書偈后》 宋·葛繁

    真機昔振云門路,祖席今多雪竇孫。
    傳到慧林花果盛,須知葉落總歸根。

    230 《題定山梵放軒》 宋·胡珵

    道人避世氛,山腰著只園。
    千夫斸青冥,豁達窗戶搴。
    鬼神間施設,儼護龍象筵。
    法鼓空中鳴,龍臥層崖巔。

    231 《贄奉使總領大卿》 宋·林宗放

    昔賢兩手并擎天,鰲極功成勢晏然。
    宗廟鼎彝刊祖烈,相門衣缽付家傳。
    藍田種玉連連好,滄海遺珠顆顆圓。
    六合共知推書錦,云來重為拂青氈。

    232 《讀許右丞所作陳少陽諫議哀詞》 宋·劉鄂

    并州更作桑乾客,道逢舍者來爭席。
    掀髯對座有鉅人,開口劇談如舊識。
    試問客子從何方,興言扼腕微有傷。
    吾祖昔遑卹緯計,屢以真論干君王。

    233 《題清芬閣》 宋·劉琯

    自從筆削三千首,復見風騷二百年。
    佳句獨為時輩許,幽光長伴客星懸。
    耳孫文采方高蹈,鼻祖聲名更盛傳。
    曾到先生棲隱處,桐君山下好林泉。

    234 《疏齋以舊作題淵明歸來圖詩見贈依韻奉和》 宋·潘從大

    公歸為三徑松,取節荊軻讎祖龍,平生大義要其終。
    遁身甘混田舍翁,肯隨一世皆尚同。

    235 《挽東萊先生》 宋·邵度

    鼻祖雍熙政,三傳壽國醫。
    至今稱巨室,有子號宗師。
    白璧埋黃壤,朱門罷素絲。
    脊令臨祖道,無計駐靈輀。

    236 《非風幡動仁者心動頌》 宋·釋本先

    非風幡動唯心動,自古相傳直至今。
    今后水云人欲曉,祖師直是好知音。

    237 《偈六十九首》 宋·釋道寧

    千圣不傳,諸祖祠語。
    不惜眉毛,為君親舉。
    衲子抬眸,白云萬里。

    238 《頌古二十一首》 宋·釋鼎需

    大義開田創祖基,分明書契示傳持。
    兒孫不肯遺先業,乞食年年役路歧。

    239 《頌古三十八首》 宋·釋慧方

    插鍬叉手異何同,要顯全機立大功。
    雖然有數通呈了,留得高傳振祖風。

    240 《偈二首》 宋·釋南雅

    紫蕨伸拳筍破梢,楊花飛盡綠陰交。
    分明西祖單傳句,黃栗留嚕燕語巢。

    * 關于祖傳的詩詞 描寫祖傳的詩詞 帶有祖傳的詩詞 包含祖傳的古詩詞(57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