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碑銘的詩詞(76首)

    61 《林正惠公挽詞》 宋·樓鑰

    百辟素歸重,三朝俱受知。
    風稜振臺省,名字落戎夷。
    召節叨同命,幾廷踵舊規。
    隧銘書不盡,歸泣峴山碑。

    62 《安人鄭氏挽詞》 宋·樓鑰

    勤儉佐家肥,猶齊舉案眉。
    錦封俱被寵,鸞鑒可勝悲。
    謝砌森群玉,郄林先一枝。
    木華文雋麗,銘德粲堂碑。

    63 《錢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磚刻為賦長句》 宋·樓鑰

    書家千載稱蘭亭,蘭亭真跡藏昭陵。
    只今定本夸第一,貞觀臨寫鐫瑤瓊。
    黃閍岡下得寶墨,古人燒磚堅於石。
    大令親書保母銘,況是當時晉人刻。

    64 《送周君可宰會稽》 宋·樓鑰

    作邑誠匪易,況子之稽山。
    銀茜視兩赤,朝家知其難。
    鼎鼎數萬戶,賦重民生囏。
    山陵五云飛,辦護力更殫。

    65 《題羅春伯所藏修禊序》 宋·樓鑰

    東游登會稽,只見蘭亭不見碑。
    北過中山府,欲訪此碑不知處。
    閒從故家看墨本,如此二者絕難過。
    曾經耶律氈裹去,至今胡虜猶知慕。

    66 《挽南澗先生三首》 宋·趙蕃

    寂寞溪南路,于今忍重經。
    東來待樽俎,南去哭丹青。
    四裔傳碑版,誰人作志銘。
    屏山空矗矗,澗水暗泠泠。

    67 《福國太夫人陳氏挽詩》 宋·葉適

    曾經天語贊華簪,應是忠多報獨深。
    寂寂孤鸞羞鑒影,輝輝雙鳳失梧陰。
    沖心自與家規競,空性都無世網侵。
    聞說埋銘親付祝,照碑斜日下寒林。

    68 《題五畏齋》 宋·葉適

    曹滕亦據南面權,坐衙吏貼群趨先。
    敢云威福自我出,下有赤子高蒼天。
    圣人鬼興建皇極,付祝長管尤惻惻。
    前碑特立示銘誠,后榜七條垂訓釋。

    69 《吊齊齋先生尚書文節倪公》 宋·程公許

    萬頃湖浪碧,一點浮玉青。
    先生此有盤,有道甘沉冥。
    植柳蔭水檻,栽蓮繞風亭。
    感恨手遺奏,精神超列星。
    鴻鵠既層舉,鸮鴆爭刷翎。
    克家類季子,隧碑刻銘。

    70 《先天李姆廟》 宋·陳允平

    毓圣功成宴太清,曾遺雙履下清冥。
    隧碑重紀先天德,猶是祥符御制銘。

    71 《挽曹夫人》 宋·劉黻

    一見豐碑已愴情,大家名重乞誰銘。
    金花屢錫華封誥,白發重看禁從榮。
    三世種成庭上桂,一生讀盡藏中經。
    當年曾佐先夫子,誓守潼川寇自平。

    72 《代仍六弟吊程貢元》 宋·許月卿

    少從諸父與君游,到眼銘章淚莫收。
    水闊騎鯨霜葉落,波寒躍鯉雪蘋秋。
    當時折桂浮云夢,今日叢萱暮靄愁。
    惆悵人洪暗煙月,淡凝碑字濕松楸。

    73 《哭北谷羅先生》 宋·艾性夫

    死到先生世道衰,忍彈雙淚看銘碑。
    動隨天去心無愧,視得官輕事敢為。
    他日史書廉太守,四方人哭老宗師。
    不知精爽歸何處,定在梅花自在時。

    74 《唐合門挽詩三首》 宋·方回

    除布何飄驟,僨亡足敗傷。
    寧歌紫芝曲,自老白云鄉。
    兵息潢池弄,書全屋壁藏。
    銘碑端不愧,今代蔡中郎。

    75 《靈叟小師悟垓侍者求語》 宋·釋紹曇

    碧落一碑無贗本,非草非真非隸篆。
    鏡樣渝江徹底清,字義炳然人少見。
    靈叟珍藏歲月深,南來吳越人爭尋。
    瘞鶴銘辭匪同調,寒山詩句非知音。

    76 《哭李雪林》 宋·釋文珦

    昔者聞盧殷,頗為世所推。
    讀書過萬卷,盡以資於詩。
    復聞孟東野,氣清而色夷。
    平生嗜章句,有甚於渴饑。

    * 關于碑銘的詩詞 描寫碑銘的詩詞 帶有碑銘的詩詞 包含碑銘的古詩詞(7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