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知底的詩詞(1612首)

    241 《侯郎中新置西湖》 唐·方干

    遠近利民因智力,周回潤物像心源。
    菰蒲縱感生成惠,鳣鮪那知廣大恩。
    瀲滟清輝吞半郭,縈紆別派入遙村。

    242 《貽亮上人》 唐·方干

    秋水一泓常見底,澗松千尺不生枝。
    人間學佛知多少,凈盡心花只有師。

    詠史懷古勵志

    243 《贈江上老人》 唐·方干

    潭底錦鱗多識釣,未投香餌即先知。
    欲教魚目無分別,須學揉藍染釣絲。

    244 《東陽道中作(一作寒食日)》 唐·方干

    百花香氣傍行人,花底垂鞭日易醺。
    野父不知寒食節,穿林轉壑自燒云。

    245 《送內使周大夫自杭州朝貢》 唐·羅隱

    八都上將近平戎,便附輶軒奏圣聰。
    三接駕前朝覲禮,一函江表戰征功。
    云間閬苑何時見,水底瑤池觸處通。
    知有殿庭馀力在,莫辭消息寄西風。

    246 《淮南高駢所造迎仙樓》 唐·羅隱

    鸞音鶴信杳難回,鳳駕龍車早晚來。
    仙境是誰知處所,人間空自造樓臺。
    云侵朱檻應難到,蟲網閑窗永不開。
    子細思量成底事,露凝風擺作塵埃。

    247 《錢塘江潮》 唐·羅隱

    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

    248 《聽琵琶》 唐·羅隱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處聞。
    大底曲中皆有恨,滿樓人自不知君。

    249 《比紅兒詩》 唐·羅虬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菲占斷百花鮮。
    馬嵬好笑當時事,虛賺明皇幸蜀川。
    金谷園中花正繁,墜樓從道感深恩。
    齊奴卻是來東市,不為紅兒死更冤。

    250 《吊賈島》 唐·李克恭

    一一玄微縹緲成,盡吟方便爽神情。
    宣宗謫去為閑事,韓愈知來已振名。
    海底也應搜得凈,月輪常被玩教傾。
    如何未隔四十載,不遇論量向此生。

    251 《兵部盧郎中光濟借示詩集,以四韻謝之》 唐·鄭谷

    七子風騷尋失主,五君歌誦久無聲。
    調和雅樂歸時正,澄濾頹波到底清。
    才大始知寰宇窄,吟高何止鬼神驚。
    葉公好尚渾疏闊,忽見真龍幾喪明。

    252 《八月六日作四首》 唐·韓偓

    日離黃道十年昏,敏手重開造化門。
    火帝動爐銷劍戟,風師吹雨洗乾坤。
    左牽犬馬誠難測,右袒簪纓最負恩。

    253 《八月六日作四首》 唐·韓偓

    日離黃道十年昏,敏手重開造化門。
    火帝動爐銷劍戟,風師吹雨洗乾坤。
    左牽犬馬誠難測,右袒簪纓最負恩。

    254 《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 唐·吳融

    分閫兼文德,持衡有武功。
    荊南知獨去,海內更誰同。
    拔地孤峰秀,當天一鶚雄。
    云生五色筆,月吐六鈞弓。

    255 《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唐·吳融

    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塵。
    掩燈容燕宿,開鏡待雞晨。
    去懶都忘舊,來多未厭新。
    每逢憂是夢,長憶故延真。

    256 《贈z6光上人草書歌》 唐·吳融

    篆書樸,隸書俗,草圣貴在無羈束。
    江南有僧名z6光,紫毫一管能顛狂。
    人家好壁試揮拂,瞬目已流三五行。

    257 《感寓》 唐·杜荀鶴

    大海波濤淺,小人方寸深。
    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258 《蠶婦》 唐·杜荀鶴

    粉色全無饑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
    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

    憂國憂民婦女諷刺

    259 《溪興》 唐·杜荀鶴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抒情隱居閑適

    260 《鴻門宴》 唐·王轂

    寰海沸兮爭戰苦,風云愁兮會龍虎。
    四百年漢欲開基,項莊一劍何虛舞。
    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歸明主。
    項王足底踏漢土,席上相看渾未悟。

    * 關于知底的詩詞 描寫知底的詩詞 帶有知底的詩詞 包含知底的古詩詞(161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