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知何道的詩詞(3195首)

    801 《封建論》 唐·柳宗元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論述政治

    802 《帝京篇》 唐·駱賓王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
    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

    懷才不遇

    803 《笑歌行》 唐·李白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
    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
    張儀所以只掉三寸舌,蘇秦所以不墾二頃田。

    寫人借古諷今

    804 《秋浦歌十七首》 唐·李白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游歷山水抒情組詩

    805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唐·曹唐

    玉簫金瑟發商聲,桑葉枯干海水清。
    凈掃蓬萊山下路,略邀王母話長生。
    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
    萬樹琪花千圃藥,心知不敢輒形相。

    806 《覽古十四首》 唐·吳筠

    圣人重周濟,明道欲救時。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嘗緇。
    興言振頹綱,將以有所維。
    君臣恣淫惑,風俗日凋衰。

    807 《金縷曲·贈梁汾》 清·納蘭性德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豪放友情

    808 《桃花源記》 魏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生活理想

    809 《伯夷列傳》 兩漢·司馬遷

    夫學者載籍極博。
    尤考信于六藝。
    《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810 《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唐·韓愈

    二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向上書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懼不敢逃遁,不知所為,乃復敢自納于不測之誅,以求畢其說,而請命于左右。
    愈聞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愛,然后呼而望之也。
    將有介于其側者,雖其所憎怨,茍不至乎欲其死者,則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古文觀止書信議論用人

    811 《與于襄陽書》 唐·韓愈

    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
    士之能享大名、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進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后焉。
    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后,雖盛而不傳。

    古文觀止書信議論用人

    812 《梅圣俞詩集序》 宋·歐陽修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
    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
    蓋愈窮則愈工。
    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古文觀止序文

    813 《刑賞忠厚之至論》 宋·蘇軾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
    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
    故其吁俞之聲,歡忻慘戚,見于虞、夏、商、周之書。

    古文觀止策論

    814 《寄歐陽舍人書》 宋·曾鞏

    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
    反復觀誦,感與慚并。
    夫銘志之著于世,義近于史,而亦有與史異者。
    蓋史之于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后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

    古文觀止感恩書信

    815 《豫讓論》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
    茍遇知己,不能扶危為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于既敗之后;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仇。

    古文觀止史論寫人

    816 《答李翊書》 唐·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論說文書信

    817 《九曲棹歌》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818 《胡笳十八拍》 魏晉·蔡琰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人生

    819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古詩三百首詩經戰爭思鄉

    820 《小旻》 先秦·佚名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謀猶回遹,何日斯沮?謀臧不從,不臧覆用。
    我視謀猶,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

    詩經愛國怨刺

    * 關于知何道的詩詞 描寫知何道的詩詞 帶有知何道的詩詞 包含知何道的古詩詞(319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