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皇太子的詩詞(276首)

    1 《謝皇太子三月十九日召晏榮觀堂,頒賜金杯襭》 宋·楊萬里

    春草池塘太液旁,水精宮殿牡丹香。
    慚非綺里攀鴻翼,也侍承華宴鳳莊。
    玉唾銀鉤看落筆,繡袍金碗拜盈箱。
    迎門兒女牽衣袖,搜得隨侯與夜光。

    2 《觀賀皇太子冊命》 唐·殷文圭

    嗣冊儲皇帝命行,萬方臣妾躍歡聲。
    鸞旃再立星辰正,雉扇雙開日月明。
    自有漢元爭翊戴,不勞商皓定欹傾。
    春宮保傅皆周召,致主何憂不太平。

    3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 明·方孝孺

    斥土開瑤殿,因山近翠微。
    神輿離鶴禁,天淚濕龍衣。
    日月還丹闕,風云送六飛。
    太平皇業固,清廟詠光輝。

    4 《代賀皇太子生日詩二首》 宋·李劉

    朱芾皇皇問寢門,青宮喜氣滿乾坤。
    江清淮晏干戈息,淵默雷聲匕鬯尊。
    端冕常年親舉禮,遠庖此日剩明恩。
    直將三代齊長久,愿聽長沙賈誼言。

    5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宋·楊萬里

    白玉花開碧玉天,縈樓繞殿舞翩然。
    儲皇善頌天皇德,瑞應金穰萬萬年。

    6 《乾道元年冊皇太子四首》 隋代·佚名

    宋受天命,圣緒無疆。
    惟懷永圖,乃登元良。
    涓選休辰,冊書是將。
    黼坐天臨,穆穆皇皇。

    7 《乾道元年冊皇太子四首》 隋代·佚名

    宋受天命,圣緒無疆。
    惟懷永圖,乃登元良。
    涓選休辰,冊書是將。
    黼坐天臨,穆穆皇皇。

    8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 明·方孝孺

    三朝兼庶政,仁孝感嬰孩。
    萬歲千秋志,經天緯地才。
    未登宸極定,忍見泰山頹。
    圣子承皇業,能舒四海哀。
    ¤

    9 《松石歌壽皇太子殿下》 宋·姜特立

    萬生總總各殊廩,中間變化通希夷。
    大椿一萬八千歲,蟠桃結實千年期。
    雖云閱世最久遠,要自與物同推移。
    不如長松老為石,仙家舊家尤環奇。

    10 《奉和同皇太子過慈恩寺應制二首》 唐·張說

    翼翼宸恩永,煌煌福地開。
    離光升寶殿,震氣繞香臺。
    上界幡花合,中天伎樂來。
    愿君無量壽,仙樂屢徘徊。

    11 《征西大將軍京陵王公會射堂皇太子見命作此詩》 魏晉·陸云

    南海既賓。
    爰戢干戈。
    桃林釋駕。
    天馬婆娑。
    象齒南金。
    來格皇家。
    絕音協徽。
    宇宙告和。

    12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 明·方孝孺

    監國裨皇政,憂勞二十年。
    龍樓方愛日,鶴馭遽賓天。
    已失群生望,空余后世傳。
    長江一掬淚,流恨繞虞淵。
    ¤

    13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宋·楊萬里

    清賞堂中無管弦,鳳山樓上有云煙。
    儲皇側畔何人侍,黃卷團欒是圣賢。

    14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宋·楊萬里

    二圣多能似仲尼,儲皇家學自庭闈。
    銀鉤已有淳熙腳,玉句仍傅德壽衣。

    15 《和皇太子雨中賞梅偶成二首》 宋·楊萬里

    日到青宮分外長,梅兼白雪一時芳。
    儲皇更著瓊瑤句,句里天葩別樣香。

    16 《和皇太子梅詩二首》 宋·楊萬里

    清賞堂前隔俗塵,南枝得雪曉爭新。
    獨將卻月凌風影,攙獻儲皇第一春。

    17 《嘉定二年冊皇太子四首》 隋代·佚名

    于皇我宋,受命于天。
    升儲主鬯,衍慶卜年。
    典冊告備,庭工載虔。
    萬乘蒞止,端冕邃延。

    18 《嘉定二年冊皇太子四首》 隋代·佚名

    于皇我宋,受命于天。
    升儲主鬯,衍慶卜年。
    典冊告備,庭工載虔。
    萬乘蒞止,端冕邃延。

    19 《乾道元年冊皇太子四首》 隋代·佚名

    于維皇儲,玉潤金聲。
    骨震之洊,重離之明。
    冊寶具舉,環佩鏘鳴。
    守器承祧,惟邦之榮。

    20 《乾道元年冊皇太子四首》 隋代·佚名

    于維皇儲,玉潤金聲。
    骨震之洊,重離之明。
    冊寶具舉,環佩鏘鳴。
    守器承祧,惟邦之榮。

    * 關于皇太子的詩詞 描寫皇太子的詩詞 帶有皇太子的詩詞 包含皇太子的古詩詞(27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