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留題的詩詞(485首)

    361 《食燒筍留題陳惟寅竹間》 明·楊基

    春雷一聲萬簪玉,參差亂迸莓苔綠。
    斬來掃葉當徑燒,何異燃萁煮秋菽。
    登盤查牙玉版肥,焦尾碎剝蒼龍皮。
    山人大嚼無以報,寫作林間燒筍詩。

    362 《依韻和犯景仁翰留題子履草堂二首》 宋·王珪

    門前車馬走塵埃,偶到東園眼暫開。
    鰲嶺鳳池人去后,不知載酒又誰來。

    363 《依韻和犯景仁翰留題子履草堂二首》 宋·王珪

    聞君筑圃我奇植,紅蕊黃花落又開。
    惟有庭前歲寒竹,時時雙鳳下飛來。

    364 《依韻吳樞密正月二日留題曾侍中齋閣》 宋·王珪

    昨日春風變舊年,連珂來訪紫芝仙。
    三朝元仗鴻鈞手,萬里今同不擊船。
    壽酒一傾人共醉,賜書千軸子多賢。
    從前身奶如公少,莫把長竿憶渭川。

    365 留題友人郊居》 宋·夏竦

    群書架寒壁,庶事得從容。
    花木移諸寺,云泉借數峰。
    積陰春作雨,瘦竹老成筇。
    應笑南陽士,明朝久臥龍。

    366 留題友人郊居》 宋·夏竦

    卜筑遠朝市,著書成歲功。
    長云覆孤木,古道滿清風。
    地勝花房異,山靈雨氣通。
    綸巾不可戀,鶴版下關東。

    367 《奉陪韓魏公燕王氏園亭席上賦詩留題二首》 宋·強至

    滏陽賓客擺塵羈,一笑名園萬事遺。
    細草幽花多自種,閒云靜月最相宜。
    鄉人乘暇就攜酒,野客尋春來賦詩。
    白發朱衫猶幕府,南歸已覺十年遲。

    368 留題東巖院》 宋·強至

    仁祠倚巖腹,無處入囂氛。
    古像棲深殿,高僧傲白云。
    山花暖自發,溪溜遠猶聞。
    我正為名縛,翻羞猿鳥群。

    369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留題靈泉觀》 宋·強至

    壞道頹墻繞舊山,空馀繡嶺郁巑屼。
    庭柯引蔓長垂蓋,林莢遺妖尚合歡。
    清渭不隨人事改,溫泉那解客心寒。
    唐宮蕪沒今何在,漫拂津陽石記看。

    370 留題太平寺》 宋·強至

    鄉落少人煙,精廬獨巋然。
    香花真佛界,棟宇始唐年。
    鳥啄齋馀食,僧參夜半禪。
    清涼數畝地,已是隔塵緣。

    371 留題金山寺》 宋·張栻

    長江岷山來,灌注天下半。
    東行近海門,勇往更瀰漫。
    蒼巒忽中流,屹立助杰觀。
    孤根入層淵,秀色連兩岸。

    372 《臨澤寺留題》 宋·陳造

    發冢詩書謾一官,舊游重到鬢毛斑。
    塵埃可是山靈意,不待文移始厚顏。

    373 《大佛寺留題》 宋·李新

    綠篠寒松小翠微,魚聲寂寂鼓聲稀。
    山頭遠見龜屏出,海嶠誰遷石筍歸。
    欲得鬼神添嶺檜,卻愁風雨斷天衣。
    醵錢欲作翚飛觀,一缽無妨厭蕨薇。

    374 留題華嚴壁》 宋·李新

    直向忙中得少休,一生緣分屬清幽。
    好山不許尋常見,野水從教自在流。
    種竹養茶雙碧重,有僧無客四時秋。
    當初著眼如低下,不識光芒射斗牛。

    375 《甲午九月十七日留題太平寺》 宋·李新

    秋飚弄寒菊,老木疏空谷。
    尪驂疲欲休,征意元未足。
    山行循桔槔。
    澗走數機軸。

    376 《武功驛留題》 宋·李新

    霧卷馬蹄塵自起,東風送渡咸陽水。
    故園花木綠成圍,猶向關中見桃李。
    聞道春前雪最深,行人僵死薪如金。
    羲和不肯為日馭,潛入北海分幽陰。

    377 《煉丹巖留題》 宋·張繼先

    鶴來松有客,苔去石無衣。
    黃金浮世在,白發故人稀。

    378 《靈壁驛有方公美少卿留題戲和於壁》 宋·鄭剛中

    君把使旌臨洛水,我參樞幕過潼關。
    秋風想見吹歸渡,先看淮南第一山。

    379 留題鑒遠樓三首》 宋·李彌遜

    表里江山面面來,秋風此日偶徘徊。
    塵埃閱心心如鑒,一到江樓眼為開。

    380 留題鑒遠樓三首》 宋·李彌遜

    霜天曉日鑒中新,眼力由來未見真。
    萬古茫茫一塵跡,天山無際天無垠。

    * 關于留題的詩詞 描寫留題的詩詞 帶有留題的詩詞 包含留題的古詩詞(48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