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閑處任君彈,幽夢來時與子眠。彭澤漫知琴上趣,邯鄲深得枕中仙。試尋玉軫拋何處,閑喚香云在那邊。平素不須煩按抑,秦娥自解語如弦。
攜兒過嶺今七年,晚途更著黎衣冠。白頭穿林要藤帽,赤腳渡水須花縵。不愁故人驚絕倒,但使俚俗相恬安。見君合浦如夢寐,挽須握手俱汍瀾。
中郎不眠仰看屋,得此古椽圍尺竹。輪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流傳幾處到淵明,臥枕綸巾酒新漉。孤鸞別鵠誰復聞,鼻息齁齁自成曲。
可憐他山石,幾度負貞堅。推遷強為用,雕斫傷自然。文含巴江浪,色起青城煙。更聞馀玉聲,時入朱絲弦。
清眸作金徽,素齒為玉軫。響泉竟何用,金帶常苦窘。斕斑漬珠淚,宛轉堆云鬒。君若安七弦,應彈卓氏引。
巧出焦桐樣,淳含太古音。多因和夢聽,只作夜蟲吟。
琢石髹池省練弦,寂塵不動五音全。應嫌雜奏妨人樂,正可常攜對客眠。投倦乍如傾耳聽,起醒惟欠籟聲傳。舞云家范升堂席,寂寞依稀萬古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