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理端的詩詞(414首)
383
《周》 宋·方回
七月陳王致太平,轉頭已聽黍離聲。
陪臣僭上三歸備,霸國邀君九鼎輕。
釋氏談空端有理,詞人賦恨豈無情。
燠年寒歲頻更換,未抵黃河一度清。
384
《夔州》 宋·郭印
夔子巴峽沖,風物異蜀境。
城居版作屋,江汲地無井。
四郊乏平原,冢墓緣山嶺。
人傳蚯蚓瘴,俗飲茱萸茗。
387
《和曹士開侍御見寄韻》 宋·陸文圭
南臺御史忠貫日,當書妖狐屏無足。
端方自是廊廟器,錯落天球間宏壁。
記曾緩帶理江城,猶憶尊前坐談容。
春樹相思白日晚,月梁人夢青燈夕。
乘車戴笠高與下,倚樽看鏡今非昔。
壯心無復夜聞難,莫比司空發恨赤。
388
《題萬戶府瑞麥圖》 宋·陸文圭
河中之野木連理,文人作頌何所美。
鯉湖之水蓮雙葩,史臣紀異不足夸。
木葉飲來豈堪食,蓮花遠觀空有色。
由來上端是豈年,芙蓉池外麥連天。
390
《感春》 宋·釋文珦
忽聞春欲去,園林謾游矚。
輕風散余紅,細雨滋繁綠。
綠繁似歡榮,經散猶僇辱。
因悟人間世,萬事易翻覆。
392
《緣識》 宋·宋太宗
天生顏貌幾何般,鶴骨餐霞厭俗觀。
赤水華池誰法則,白銀為闕又堪看。
來傳音旨俱然混,位有尊卑勿異端。
逆順之中關理性,心田靜外豈相干。
393
《緣識》 宋·宋太宗
清靜真空理,不無解者難。
縱橫依見性,廓落智中觀。
坦蕩歸仁德,辛勤久遠看。
勿教為逆順,平地入云端。
394
《緣識》 宋·宋太宗
形影隨人得,精修道不迷。
研窮深理路,造化隱端倪。
云引龍吟穴,風生虎嘯溪。
少知愚豈解,南北與東西。
395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我達逍遙理,陰陽運五行。
道從初一變,德合混三清。
圣境堪依仗,狐疑中不成。
異端達雅淡,返禍自輕生。
396
《逍遙詠》 宋·宋太宗
群生各自意,未有一般般。
名利貪嗔賊,愚迷道路寬。
避煩如雨散,清靜入云端。
善想因緣理,經窮子細看。
397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形影隨人得,精修道不迷。
研窮深理路,造化隱端倪。
云引龍吟穴,風生虎嘯溪。
少知愚豈解,南北與東西。
398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清靜真空理,不無解者難。
縱橫及見性,廓落智中觀。
坦蕩歸仁德,辛勤久遠看。
勿教為逆順,平地入云端。
399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寂靜皆無語,其於理一般。
若非通秘奧,故是入微端。
善可名高尚,真乘智識寬。
天長與地久,萬物不相干。
400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天生顏貌幾何般,鶴骨餐霞厭俗觀。
赤水華池誰法則,白銀為闕又堪看。
來傳音旨俱然混,位有尊卑勿異端。
逆順之中關理性,心田靜外豈相干。
* 關于理端的詩詞 描寫理端的詩詞 帶有理端的詩詞 包含理端的古詩詞(4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