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潛身處的詩詞(148首)
101
《落第》 唐·李廓
榜前潛制淚,眾里自嫌身。
氣味如中酒,情懷似別人。
暖風張樂席,晴日看花塵。
盡是添愁處,深居乞過春。
104
《贈道者》 唐·朱慶馀
自識來清瘦,尋常語論真。
藥成休伏火,符驗不傳人。
獨有年過鶴,曾無病到身。
潛教問弟子,居處與誰鄰。
106
《鶯出谷》 唐·劉得仁
東風潛啟物,動息意皆新。
此鳥從幽谷,依林報早春。
出寒雖未及,振羽漸能頻。
稍類沖天鶴,多隨折桂人。
尊前喧有語,花里晝藏身。
若向秾華處,馀禽不見親。
107
《過象耳山二首》 唐·薛能
一色青松幾萬栽,異香薰路帶花開。
山門欲別心潛愿,更到蜀中還到來。
到處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來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緣應不能。
109
《陳宮》 唐·秦韜玉
臨春高閣擬瀛洲,貪寵張妃作勝游。
更把江山為己有,豈知臺榭是身讎。
金城暗逐歌聲碎,錢甕潛隨舞勢休。
誰識古宮堪恨處,井桐吟雨不勝秋。
110
《旅懷》 唐·黃滔
雪貌潛凋雪發生,故園魂斷弟兼兄。
十年除夜在孤館,萬里一身求大名。
空有新詩高華岳,已無丹懇出秦城。
侯門莫問曾游處,槐柳影中肝膽傾。
112
《古詩》 宋·龐謙孺
處身乾坤中,適意乃其常。
貧賤亦天然,尤怨徒自傷。
平生曲命薄,守已豈不良。
量分稍過差,神理翻百殃。
113
《悟空塔》 宋·釋贊寧
浮圖蕭瑟入虛空,一聚全身罔像中。
傳馬祖心開佛印,識龍潛主示神通。
毫光委墜江樓月,道氣馨香海岸風。
此地化緣才始盡,更於何處動魔宮。
114
《佛雅贊》 宋·宋仁宗
三皇掩質皆歸土,五旁潛形已化塵。
夫子域中夸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軀祗見空遺冢,何處將身示后人。
唯有吾師金骨在,曾經百煉色長新。
115
《送杜靖國知連州》 宋·鄭俠
杜氏世德光無前,聲華行實相輝鮮。
蕢之職也在刀匕,親舉罰爵平公筵。
預之聞見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詩為郡守稱杜母,南陽之人今尚傳。
116
《胡子坑(屬大鄣)》 明·舒頔
兩儀未判眹不平,巨凸突兀潛幽靈。
毓秀朵奇挺峭拔,攢峰列壑爭伶俜。
枯槎著蘚半身碧,老石迸土千螺青。
天凈森铓列畫戟,云開大嶂橫青屏。
117
《病中作》 宋·陸游
此事明明在默存,一身元有一乾坤。
不憂豎子居盲上,已見真人出面門。
力守誰能發底火?深潛自足美靈根。
用功若到無功處,千載乘云不足言。
118
《劉伯壽秘校》 宋·張耒
將軍卷金甲,獨臥嵩山阿。
千金買蛾眉,晝夜飲且歌。
時平武庫鎖,賂買戎狄和。
不復用英雄,惜哉雙鬢皤。
119
《喜太守畢朝散致政》 宋·黃庭堅
膏火煎熬無妄災,就陰息跡信明哉。
功名富貴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
百體觀來身是幻,萬夫爭處首先回。
胸中元有不病者,記得陶潛歸去來。
120
《雪中次韻答劉提舉》 元·王冕
朔風撼天云黮黮,雪花恰似楊花糝。
憑高無以辨青紅,四海九州同一覽。
枯腸頗怪酒力薄,勁氣著人寒慘慘。
痿痹不覺手足強,爭戰俄驚牙齒喊。
* 關于潛身處的詩詞 描寫潛身處的詩詞 帶有潛身處的詩詞 包含潛身處的古詩詞(14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