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溫顏的詩詞(195首)

    81 《水調歌頭(冬至)》 宋·汪宗臣

    候應黃鐘動,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壓頭,潛蟄地中雷。
    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
    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82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宋·蘇軾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春游敘事

    83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84 《上梅直講書》 宋·蘇軾

    軾每讀《詩》至《鴟梟》,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
    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

    古文觀止感恩書信

    85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86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寫人美人

    87 《葬花吟》 清·曹雪芹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寫花寓人抒情

    88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89 《詠南越》 明·朱元璋

    邊邑深隍嵌疊峰,土民食粟扣時舂。
    云山溪水常相合,煙樹藤蘿每自封。
    嶺外瘴溫鳴蟋蟀,海濱郁熱顯掞鳙。
    常思不律皆由此,數月朱顏別舊容。

    秋天邊塞寫景憂國憂民

    90 《秋夜與子充論文退而賦詩一首因簡子充并寄胡》 明·宋濂

    太虛之氣隨物形,天聲地聲由此生。
    小或簸蕩吼河海,大將觸搏流風霆。
    天輪膠戾神鬼戰,地軸挺拔蛟龍爭。
    圈臼洼污各異奏,彯沙礜石咸齊鳴。

    91 《憶山送人》 宋·蘇洵

    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

    92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93 《水調歌頭·好是三春景》 宋·陳德武

    好是三春景,都在百花軒。
    美人眠不成夢,早已繡簾掀。
    分付海棠睡足,檢點牡丹開未,桃李寂無言。
    葉露聯珠絡,枝月墜金盆。

    94 《水龍吟 余始年二十馀,歲在丁未,與故人東》 金朝·蔡松年

    余言,懷衛間風氣清淑,物產奇麗,相約他年為終焉之計。
    爾后事與愿違,遑遑未暇。
    故其晚年詩曰,夢想淇園上,春林布谷聲。
    又曰,故交半在青云上,乞取淇園作醉鄉,蓋志此也。

    95 《甿入城行》 清·趙執信

    村甿終歲不入城,入城怕逢縣令行。
    行逢縣令猶自可,莫見當衙據案坐。
    但聞坐處已驚魂,何事喧轟來向村。
    鋃鐺杻械從青蓋,狼顧狐嗥怖殺人。

    96 《壽徐尉》 宋·趙福元

    幔亭駕斗浮丹巘,扁題密鏤黃金篆。
    淋漓羽蓋森鸞旂,仙凡不隔蟠桃宴。
    紅云垂地醉壺天,真珠為漿玉為饌。
    中有一人長眉青,紫錦荷囊燦星弁。

    97 《除夕禁直書事》 宋·徐霖

    夜色浮宮殿,星河耿不昏。
    御香飄十里,銀燭照千門。
    只覺天顏近,俄承詔語溫。
    遍書春帖子,知是沐殊恩。

    98 《服椒法歌》 宋·陳曄

    青城山老人,服椒得妙訣。
    年過九十余,貌不類期耋。
    再拜而請之,忻然為我說。
    蜀椒貳斤凈,解鹽六兩潔。

    99 《露華 賦碧桃,用南湖韻》 元·陶宗儀

    武陵夜寂。
    記露影璇空,一笑曾識。
    素臉暈鉛,巧把黛螺輕冪。
    莫是歌渡煙江,浣卻舊家顏色。

    100 《醉義歌》 金朝·寺公大師

    曉來雨霽日蒼涼,枕幃搖曳西風香。
    困眠未足正展轉,兒童來報今重陽。
    吟兒蒼蒼渾塞色,客懷袞袞皆吾鄉。
    斂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載空悲傷。

    * 關于溫顏的詩詞 描寫溫顏的詩詞 帶有溫顏的詩詞 包含溫顏的古詩詞(19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