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澗的詩詞(337首)

    61 《臨江仙·碧山紅粉爛漫》 宋·歐陽辟

    碧山紅粉爛漫,煙蘿遠映霜楓。
    倚闌人在暮云東。
    遙天垂眾壑,平地起孤峰。
    大好家山重九日,尊前切莫匆匆。
    黃花消息雁聲中。
    尋芳須未晚,與客且攜筇。

    62 《南歌子·草萋萋綠》 元·趙攄

    草萋萋綠,林鶯恰恰啼。
    汀沙過雨便無泥。
    喚得芒鞋隨意、到前溪。
    浦溆渾堪畫,云煙總是題。
    江湖老伴一蓑衣。
    真個斜風細雨、不須歸。

    63 《木蘭花慢 壽胡泉》 元·程文海

    耆英圖畫里,笙鶴擁,地行仙。
    是曾識舊家,南宮禮樂,綾*春筵。
    梅南早迎л轡,凜霜威、風裁肅蠻煙。
    笑引霓旌絳節,歸尋碧紅泉。

    64 《玉尋梅思先祖隘軒著書處》 宋·車若水

    水流亭北,莓苔片石平。
    寒山幾點白,殘日一杯清。
    希圣言猶在,斯人天不生。
    當年結深屋,豈為適閒情。

    65 《放水》 宋·陳洵直

    淙流繚一源,閘機不露暗驚淵。
    李翱千載濤江興,猛跨鰲頭立足看。

    66 《清渭八景·北雙流》 宋·何子舉

    華溪有水綠如苔,迎會雙溪右來。
    二派合流川兩道,四山環擁翠千堆。
    尋源未許停漁棹,修禊應堪泛羽杯。
    夾岸桃開爛漫,落紅隨浪泛天臺。

    67 《與致道約游陽華尋以雨阻追和山欲集中岑公》 宋·李長庚

    垂垂雨腳幾時晴,便擬扁舟乘興行。
    想得斜川今更好,勝游恨不繼淵明。

    68 《與致道約游陽華尋以雨阻追和山欲集中岑公》 宋·李長庚

    陽華妙處吾能說,泉響風搖環佩聲。
    定是山靈嫌俗駕,電光制過雨如傾。

    69 《碧書堂》 宋·林夢英

    臨川遇鄒君,示我銅陵辨。
    相邀游其間,百聞須一踐。
    自從雙耳聾,已辦兩足繭。
    武夷乃招隱,仙都輒策蹇。

    70 《破山八詠·龍門》 宋·劉拯

    白龍門巍峰,長落千尺。
    靈泉應奇蹤,高連暮云碧。
    寒影凌蒼崖,清流動危石。
    八月苗正枯,猶能變甘澤。

    71 《入石橋路林木蓊郁但聞聲潺潺忽驚湍飛雹駭》 宋·徐大受

    略彴微分碧玉灣,杖藜穿破郁藍天。
    山深草木春無路,時有藤花一樹妍。

    72 《藍草堂》 明·藍智

    橘井云山北,茅齋水西。
    聽猿秋樹近,捫虱夕陽低。
    樵子知愚谷,田翁伴醉泥。
    興來時得句,自向竹間題。

    73 《官軍后還西草堂》 明·馬治

    干戈一為用,十室九不完。
    東西南北人,壞屋敢求安。
    昨聞府兵下,徒跣入荊菅。
    一市人盡虛,衡門駐旌竿。

    74 《廣州蒲寺(地產菖蒲,十二節·相傳安期生》 宋·蘇軾

    不用山僧導我前,自尋云外出山泉。
    千章古木臨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
    昔日菖蒲方士宅,后來薝卜祖師禪。
    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學仙。
    (山中多含笑花。

    75 《再題南樓》 宋·王安石

    北山云漠漠,南水悠悠。
    去此非吾愿,臨分更上樓。

    76 《結屋山曲》 宋·王安石

    結屋山曲,掛瓢秋樹顛。
    鳴不中律呂,時時驚我眠。
    吾兒亦惡聒,肋力事棄捐。
    止我為爾歌,不如恣其然。

    77 《吳泉韓仲止二首》 宋·戴復古

    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隱居溪上宅,清酌中泉。
    慷慨傷時事,凄涼絕筆篇。
    三篇遣稿在,當并史書傳。

    78 《吳泉韓仲止二首》 宋·戴復古

    忍貧長傲世,風節似君稀。
    死后女方嫁,峽中兒未歸。
    門人集詩藁,故卒服麻衣。
    上梅花發,吟魂何處飛。

    79 《曾云巢同相勉李玉不赴召》 宋·戴復古

    詔書催赴紫宸班,九奏君王乞掛冠。
    日暮倒行非我事,急流勇退有何難。
    地靈不隱金砂勝,秋水長流玉寒。
    好把山林寄圖畫,試教天下故人看。

    80 松》 宋·陸游

    藥出山來為小草,楸成樹後困長藤。
    松郁郁何勞嘆,卻是人間奈廢興。

    * 關于澗的詩詞 描寫澗的詩詞 帶有澗的詩詞 包含澗的古詩詞(33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