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津史的詩詞(115首)

    1 《詠史四首》 唐·盧照鄰

    季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
    髡鉗為臺隸,灌園變姓名。
    幸逢滕將軍,兼遇曹丘生。
    漢祖廣招納,一朝拜公卿。

    2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 唐·楊炯

    帝堯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動縉紳。
    盛名恒不隕,歷代幾相因。
    街巷涂山曲,門閭洛水濱。

    3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 唐·楊炯

    帝堯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動縉紳。
    盛名恒不隕,歷代幾相因。
    街巷涂山曲,門閭洛水濱。

    4 《送侍御史四叔歸朝》 唐·李嘉祐

    淮南頻送別,臨水惜殘春。
    攀折隋宮柳,淹留秦地人。
    含情歸上國,論舊見平津。
    更接天津近,馀花映綬新。

    寫人妻子相思

    5 《津梁寺尋李侍御》 唐·錢起

    禪林絕過客,柱史正焚香。
    馴鴿不猜隼,慈云能護霜。
    驄聲隔暗竹,吏事散空廊。
    霄漢期鴛鷺,狐貍避憲章。
    繞階春色至,屈草待君芳。

    6 《詠史詩·延平津》 唐·胡曾

    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巍岑一萬重。
    昨夜七星潭底見,分明神劍化為龍。

    7 《詠史詩·牛渚》 唐·胡曾

    溫嶠南歸輟棹晨,燃犀牛渚照通津。
    誰知萬丈洪流下,更有朱衣躍馬人。

    8 《詠史詩·傅巖》 唐·胡曾

    巖前版筑不求伸,方寸那希據要津。
    自是武丁安寢夜,一宵宮里夢賢人。

    9 《詠史詩·孟津》 唐·胡曾

    秋風颯颯孟津頭,立馬沙邊看水流。
    見說武王東渡日,戎衣曾此叱陽侯。

    10 《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唐·陳子昂

    摘蘭藉芳月(一作日)。
    祓宴坐回汀。
    泛滟清流滿。
    葳蕤白芷生。

    11 《詠史詩》 魏晉·阮瑀

    燕丹善勇士。
    荊軻為上賓。
    圖盡擢匕首。
    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
    相送易水津。
    漸離擊筑歌。
    悲聲感路人。
    舉坐同咨嗟。
    嘆氣若青云。

    12 《寄錢太史受之》 明·憨山大師

    匡廬列云霄,江湖邈天際。
    地涌青蓮華,枝葉相鮮麗。
    眷彼華中人,超然隔塵世。
    夢想五十年,良緣圖未遂。

    13 《送楊楚亭太史王柱山侍御外轉閩蜀藩臬》 明·馮琦

    分袂俱千里,同袍尚幾人。
    非關勞侍從,詎合走風塵。
    天盡刀州路,云迷劍水津。
    莫辭今夕醉,猶對漢宮春。

    14 《詠史》 明·黃輝

    吾憐東方生,辟世金馬門。
    滑稽時若詭,委蛇體自真。
    猥以龍變姿,而偶郭舍人。
    竊酒戲萬乘,折簡調平津。

    15 《用貢泰甫尚書韻贈別吳君濟掾史》 明·林弼

    東風蒲柳滿江津,杯酒離亭暫別君。
    春事又隨紅紫老,人生每似燕鴻分。
    榕亭雨過聞鶯語,桑海天青見鶴群。
    東府仙人應握手,三神高處望紅云。

    16 《信陵亭行贈張幕史》 明·盧柟

    昔聞貴公子,乃是信陵君。
    劍氣連秋水,英風邁長云。
    堂中愛養三千士,玉袍珠履何繽紛。
    信陵一去幾千載,堂中今無一人在。

    17 《玉女潭題贈吏史部恭甫》 明·陸師道

    玉陽古洞天,名是神仙宅。
    因君地始顯,令人思俱逸。
    玉岡繞鸞鵠,云莊藝芝術。
    修廊俯大觀,列卦開玄室。

    18 《讀《晉史》》 宋·蘇軾

    滄海橫流血作津,犬羊角出競稱真。
    中原豈是無豪杰,天遣群雄殺晉人。

    19 《史院晚出》 宋·陸游

    已乞殘骸老故丘,誤恩重作道山游。
    龍津雨過橋如拭,鳳闕煙消瓦欲流。
    直舍小眠鐘報午,歸途微冷葉飛秋。
    心知伏櫪無千里,縱有王良也合休。

    20 《史館張學士知婺州》 宋·楊億

    鸞掖分符又出麾,津亭目送片帆飛。
    暫隨越鳥棲煙樹,重許吳儂見錦衣。
    屬邑行春熊軾穩,公堂卜夜蟹螯肥。
    隱侯帶眼看成緩,雙闕恩深更憶歸。

    * 關于津史的詩詞 描寫津史的詩詞 帶有津史的詩詞 包含津史的古詩詞(1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