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法味的詩詞(206首)

    61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62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63 《水調歌頭(賦松菊堂)》 宋·辛棄疾

    淵明最愛菊,三徑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載風味此山中。
    手把《離騷》讀遍,自掃落英餐罷,杖屨曉霜濃。
    皎皎太獨立,更插萬芙蓉。

    64 《征招》 宋·姜夔

    篷方底,舟師行歌,徐徐曳之如偃臥榻上,無動搖突兀勢,以故得盡情騁望。
    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興。
    徵招、角招者,政和間,大晟府嘗制數十曲,音節駁矣。
    予嘗考唐田畸聲律要訣云:徵與二變之調,成非流美,故自古少徵調曲也。

    65 《沁園春(壽)》 宋·黃機

    六月云初,人爭議公,公無阻傷。
    記傳飛急羽,舟還海道,彌漫白水,路入沙場。
    萬姓三軍,倚公為命,法有逗遛公自當。
    君還信,似崔嵬砥柱,屹立瞿塘。

    66 《水調歌頭》 宋·葛長庚

    有一修行法,不用問師傳。
    教君只是,饑來吃飯困來眠。
    何必移精運氣,也莫行功打坐,但去凈心田。
    終日無思慮,便是活神仙。

    67 《轉調二郎神(五和)》 宋·劉克莊

    人言官冗,老病底、法當先省。
    況行則蹣跚,立時跛倚,幸免做他兩省侍立官號小兩省。
    客怕逢迎書慵答,得省處、而今姑省。
    笑落盡桃花,仆家夢得,重來郎省。

    68 《賀新郎》 宋·劉克莊

    拂袖歸來也。
    懶追陪、竹林嵇阮,蘭亭王謝。
    誰與此翁相暖熱,賴有平生伯雅。
    且放意、高吟閑話。

    69 《括摸魚兒》 宋·林正大

    泛松江、水遙山碧,清寒微動秋浦。
    霜云霽色橫無際,別鵠驚鴻無數。
    朝又暮。
    聽牧笛長吹,隱隱漁榔度。

    70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71 《送參寥師》 宋·蘇軾

    上人學苦空,百念已灰冷。
    劍頭唯一吷,焦谷無新穎。
    胡為逐吾輩,文字爭蔚炳?
    新詩如玉屑,出語便清警。

    敘事議論

    72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73 《后出師表》 魏晉·諸葛亮

    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古文觀止

    74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75 《芙蓉女兒誄》 清·曹雪芹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曰: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游之夕,親昵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長詩

    76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77 《似曾詩》 清·譚嗣同

    同住蓮花證四禪,空然一笑是橫闐。
    惟紅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風吹墮天。
    大患有身無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
    年來嚼蠟成滋味,闌入楞嚴十種仙。

    78 《六詠詩》 明·憨山大師

    心金翅鳥命終,骨肉盡消散。
    唯有心不化,圓明光燦爛。
    龍王取為珠,照破諸黑暗。
    轉輪得如意,能救一切難。

    79 《送修書記游天臺》 宋·李鼐

    塵事日改人,筋力隨以勞。
    三年梁溪上,俯仰如桔槔。
    窮巷躬水菽,杜門匪禪逃。
    修公巖壑人,臭味合我曹。

    80 《北齋》 宋·葉適

    人情無終極,匪陋則求佳。
    寢處既少安,游燕豈不懷。
    惟思舊酒務,糟酵茺榛埋。
    破瓶聚隆垤,新甃連長階。

    * 關于法味的詩詞 描寫法味的詩詞 帶有法味的詩詞 包含法味的古詩詞(20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