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求身的詩詞(1444首)

    581 《水調歌頭(次夕,觴客湖上,賦葛仙事)》 宋·劉克莊

    羯虜問周鼎,柱史出秦關。
    苦求句漏,何意身世遠差安。
    不見踮鳶墮水,時有飛鴻遵渚,樂此久忘還。
    采藥寓言耳,胸次有靈丹。

    582 《水龍吟(癸丑生日,時再得明道祠)》 宋·劉克莊

    依然這后村翁,阿誰改換新曹號。
    虛名砂礫,旁觀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詩,說無生話,熱瞞村獠。
    被兒童盤問,先生因甚,身頑健、年多少。

    583 《水龍吟》 宋·劉克莊

    病夫鬢禿顏蒼,不堪持向清溪照。
    一生枘鑿,壯夫瞋懦,通人嫌拗。
    讓當行家,勒浯西頌,草淮南詔。
    幸脫離沮洳,浮游江海,悠然逝、毋吞釣。

    584 《西江月》 宋·夏元鼎

    道,金魚要換金丹,龜齡鶴算不知年,子其勉之,當遇赤城人矣。
    后于祝融峰遇圣師,指迷金丹大道,果應存無守有,頃刻而成之妙。
    乃知十余年間鉆冰取火,盲修瞎煉,今一得永得,實在目前。
    因足前夢,為《西江月》調,以紀其實,并簡同行。

    585 《水調歌頭(題煙雨樓)》 宋·吳潛

    有客抱幽獨,高立萬人頭。
    東湖千頃煙雨,占斷幾春秋。
    自有茂林修竹,不用買花沽酒,此樂若為酬。
    秋到天空闊,浩氣與云浮。

    586 《沁園春(己未翠山勸農)》 宋·吳潛

    二十年前,君王東顧,詔牧此州。
    念昔時豪杰,猶難辟闔,如今老大,卻更遲留。
    四載相望,三春又半,邂逅劭農得縱游。
    田疇事,是桑條正長,麥含初抽。

    詠物寫花

    587 《沁園春(壽六二叔父德光)》 宋·陳著

    月旦評中,有如公者,更誰與儔。
    看紛紛仁意,春風和氣,堂堂義事,砥柱中流。
    己重物輕,身窮道泰,卻占人間第一籌。
    回頭笑,彼紛紛名利,過影浮漚。

    感慨懷念

    588 《沁園春(壽六二叔父德光)》 宋·陳著

    月旦評中,有如公者,更誰與儔。
    看紛紛仁意,春風和氣,堂堂義事,砥柱中流。
    己重物輕,身窮道泰,卻占人間第一籌。
    回頭笑,彼紛紛名利,過影浮漚。

    589 《鶯啼序(宮中新進黃鶯)》 宋·汪元量

    檀欒宮墻數仞,敞朱簾繡戶。
    正春暖、飄拂和風,袞入紅塵香霧。
    見絲柳青青,裊娜如學宮腰舞。
    有黃鶯、恰恰飛來,一梭金羽。

    590 《滿庭芳(中秋)》 宋·潘良貴

    夾水松篁,一天風露,覺來身在扁舟。
    桂花當午,雪卷素光流。
    起傍蓬窗危坐,飄然竟、欲到瀛洲。
    人世樂,那知此夜,空際列瓊樓。

    591 《滿庭芳(中秋)》 宋·潘良貴

    夾水松篁,一天風露,覺來身在扁舟。
    桂花當午,雪卷素光流。
    起傍蓬窗危坐,飄然竟、欲到瀛洲。
    人世樂,那知此夜,空際列瓊樓。

    古文觀止紀游寫景寫山

    592 《括賀新涼》 宋·林正大

    生長湖山曲。
    羨吳兒、呼吸湖光,飽餐山淥。
    世外不須論隱逸,誰似先生冰玉。
    自骨冷、神清無俗。

    宋詞三百首豪放愛國壯志

    593 《沁園春》 宋·王邁

    老先生獨以身免。
    賢者之不出如此。
    楊龜山層出,不合又去,未幾又出。
    靖康之變,以諫識大夫從駕入金營。

    594 《水調歌頭》 宋·劉清夫

    殘臘卷愁去,春至莫間愁。
    榮枯會有成說,無處著機謀。
    身世石中敲火,富貴草頭垂露,何用苦貪求。
    三尺布衣劍,千載赤松游。

    595 《臨江仙》 宋·賈少卿

    月寺星軺塵夢斷,如今平地仙人。
    煙霞卷起舊精神。
    焚香金鸑鷟,書奏玉麒麟。
    聞道楓宸求侍從,看慶命重新。
    且將風月剩酬身。
    樽中長有酒,花下不辜春。

    596 《水龍吟(答沈壯可)》 宋·蕭元之

    人生何必求名,身閑便是名商處。
    臥云衣袂,何因自染,修涂塵土。
    世路羊腸,人情狙賦,翻云覆雨。
    把從前舊夢,倚闌重省,體更錯、添箋注。

    宋詞三百首婉約寫景感嘆離愁

    597 《木蘭花慢(賀第二娶)》 宋·彭子翔

    仙家春不老,誰說到、牡丹休。
    算蠻柳樊櫻,怎生了得,白傳風流。
    枝頭。
    標梅實好,奈綠陰、庭戶不禁愁。

    598 《一毛不拔》 魏晉·邯鄲淳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
    ”即喚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599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600 《荀巨伯探病友/荀巨伯探友》 南北朝·劉義慶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小學文言文故事哲理友情

    * 關于求身的詩詞 描寫求身的詩詞 帶有求身的詩詞 包含求身的古詩詞(144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