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楚白的詩詞(1558首)

    1 《歷陽書事七十韻》 唐·劉禹錫

    一夕為湖地,千年列郡名。
    霸王迷路處,亞父所封城。
    漢置東南尉,梁分肘腋兵。
    本吳風俗剽,兼楚語音傖。

    唐詩三百首黃河邊塞

    2 《州名詩寄道士》 唐·權德輿

    金蘭同道義,瓊簡復芝田。
    楚白云合,幽崖丹桂連。
    松峰明愛景,石竇納新泉。
    冀永南山壽,歡隨萬福延。

    3 《句》 唐·尚顏

    浸浸三楚白,渺渺九江寒。
    (《雪》,見《吟窗雜錄》)

    4 《岳陽樓·春色醉巴陵》 明·楊基

    春色醉巴陵,闌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闊魚龍氣,嬋娟帝子靈。
    何人夜吹笛,風急雨冥冥。

    懷古

    5 《渡鄱陽》 清·嚴遂成

    煙與水無際,迷茫小洞庭。
    潮回三楚白,山壓五湖青。
    葦折雁聲苦,風多魚氣腥。
    揚舲一極目,何處吊湘靈?

    6 《佛手巖》 明·李日華

    上方臺殿此登臨,鐘鼓沉沉萬木深。
    楚白云生佛手,九江寒月照禪心。
    倒崖有地開蘭若,絕壁無門扣竹林。
    安得舍身從老衲,蒲團終日觀黃金。

    7 《寄叔祖仲房》 明·王野

    燕趙歸來二十春,重游吳楚白頭新。
    如今海內無知己,到處江世哭故人。

    8 《度荊門望楚》 唐·陳子昂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贈別

    9 《宴胡楚真禁所》 唐·陳子昂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無言。
    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請室閑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謝韓安國,何驚獄吏尊。

    10 《送杜士瞻楚州覲省》 唐·殷遙

    風流與才思,俱似晉時人。
    淮月歸心促,江花入興新。
    云深滄海暮,柳暗白門春。
    共道官猶小,憐君孝養親。

    11 《賦戚夫人楚舞歌》 唐·李昂2

    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顏如花。
    閨中歌舞未終曲,天下死人如亂麻。
    漢王此地因征戰,未出簾櫳人已薦。

    12 《賦戚夫人楚舞歌》 唐·李昂2

    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顏如花。
    閨中歌舞未終曲,天下死人如亂麻。
    漢王此地因征戰,未出簾櫳人已薦。

    13 《東京寄萬楚》 唐·李頎

    濩落久無用,隱身甘采薇。
    仍聞薄宦者,還事田家衣。
    潁水日夜流,故人相見稀。
    春山不可望,黃鳥東南飛。

    14 《白纻辭三首》 唐·李白

    揚清歌,發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且吟白纻停綠水,長袖拂面為君起。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風吹天飄塞鴻。
    玉顏滿堂樂未終,館娃日落歌吹濛。

    樂府女子組詩

    15 《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 唐·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

    送別抒情寫云

    16 《青龍招提歸一上人遠游吳楚別詩》 唐·岑參

    久交應真侶,最嘆青龍僧。
    棄官向二年,削發歸一乘。
    了然瑩心身,潔念樂空寂。
    名香泛窗戶,幽磬清曉夕。

    17 《送杜士瞻楚州覲省》 唐·李嘉祐

    風流與才思,俱似晉時人。
    淮月歸心促,江花入興新。
    云深滄海暮,柳暗白田春。
    共道官猶小,憐君孝養親。

    18 《白田西憶楚州使君弟》 唐·李嘉祐

    山陽郭里無潮,野水自向新橋。
    魚網平鋪荷葉,鷺鷥閑步稻苗。
    秣陵歸人惆悵,楚地連山寂寥。
    卻憶士龍賓閣,清琴綠竹蕭蕭。

    19 《見薛大臂鷹作(一作李白)》 唐·高適

    寒楚十二月,蒼鷹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萬里高。

    20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贊頌寫人友情

    * 關于楚白的詩詞 描寫楚白的詩詞 帶有楚白的詩詞 包含楚白的古詩詞(155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