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本本的詩詞(690首)

    581 《讀本朝史有感十首》 宋·項安世

    垂簾復辟身居穩,送呂迎章話又新。
    瞞得庭中相泣者,難瞞屏后竊聽人。

    582 《讀本朝史有感十首》 宋·項安世

    翻來覆去幾枰棋,靖國崇寧各一時。
    前日雕籠棲宿者,等間飛過蔡家池。

    583 《讀本朝史有感十首》 宋·項安世

    愈作唐經還蓄縮,邕知漢事謾嘍啰。
    假令實錄成書了,其奈雍邱問日何。

    584 《挽本奉議》 宋·陳傅良

    盛事無虛得,玄襟可自知。
    遍觀同輩行,試似暮年時。
    袞冕趨椒殿,簫韶送玉卮。
    又宜天一笑,獨此有遺悲。

    585 《題本覺寺》 宋·張镃

    繞架蒲萄葉尚稀,瓦爐閒炷柏煙微。
    年年綠暗軒窗意,卻恨春風不早歸。

    586 《題本覺寺》 宋·張镃

    一徑橫穿蘚翠封,滿空聲動玉琤淙。
    林居豈是無修竹,未有清陰似此濃。

    587 《詩本》 宋·張镃

    詩本無心作,君看蝕本蟲。
    旁人無鼻孔,我輩豈神通。
    風雅難齊駕,心胸未發蒙。
    吾雖知此理,恐墮兒聞中。

    588 《寄吳有本》 明·張羽

    相思不可見,夢里卻逢君。
    兩地共明月,一方空碧云。
    江秋鴻背侶,山夜鶴離群。
    記得湖邊寺,詩題醉后分。

    589 《贈僧還日本》 明·張羽

    杖錫去隨緣,鄉山在日邊。
    遍參東土法,頓悟上乘禪。
    咒水龍歸缽,翻經浪避船。
    本來無去住,相別與潸然。

    590 《余將軍篆書拓本歌(即忠襄公闕也)》 明·張羽

    余將軍,守舒州。
    舒州之城大如礪,長江西來繞城流。
    賊船如云壓城破,將軍提劍城頭坐。
    劍未動,虜已奔,鯨鯢蔽江江為渾。

    591 《和林一佼自溫陵寄詩由信上再忤時貴歸本貫》 宋·陳杰

    幾度思君欲白頭,人間富貴曲如鉤。
    細論誰可一樽酒,高臥惟應百盡樓。
    工力忽從詩句見,鋒铓漸向筆端收。
    海鷗不駭漁爭席,自此寬閒任釣游。

    592 《山丹五本盛開》 宋·陳宓

    今年丹荔逐南風,獨有名花發舊叢。
    似恨庭前絳囊少,殷勤來獻繡球紅。

    593 《山丹五本盛開》 宋·陳宓

    簇簇丹葩巧作叢,開時兩月受薰風。
    北人見此應偷眼,未羨猩唇鶴頂紅。

    594 《建溪精舍得本字》 宋·戴表元

    四山翛翛風日暖,白發看花惜春晚。
    當時衰草牧羊坡,今日池臺紅霧滿。
    最鄰幽篁手所植,兒戲成業亦千本。
    舊游聚散萬事拙,客夢悲歡百年短。

    595 《以空飛本無跡韻為五詩往扣廣微張公》 宋·戴表元

    智有不近名,賢有不踐跡。
    百年如飄風,誰作遠行客。
    所要在持久,以道自消息。
    吾師豈欺我,白首方學易。

    596 《贈胡端本顯伯教諭二首》 宋·方回

    星□□□□諸胡,鄉里人人仰范模。
    韜養沉潛求大□,□揮□□號通□。
    □生不出跧吟屋,垂老□□□□□。
    □□舊坑硯中覓,浮溪汪氏遁翁朱。

    597 《贈胡端本顯伯教諭二首》 宋·方回

    芙蓉嶺外矮窗開,夜讀燈從祖父來。
    四海八荒□□□,□山一壑絕塵埃。
    生涯晚節香黃菊,世德清陰映綠槐。
    □□仲車教鄉里,何時除目下行臺。

    598 《寄題濟南蔣氏務本堂》 宋·方回

    人生真樂在田廬,幾頃膏腴幾卷書。
    遴選友朋研簡冊,撫存僮仆課犁耡。
    紫荊一樹永無恙,丹桂五枝應有余。
    孝弟儉勤植根柢,時聞佳氣又充閭。

    599 《北本蘭亭》 宋·方回

    一千年想永和會,十九之傳貞觀摹。
    此本中原今第一,真成一字一驪珠。

    600 《淳熙癸卯錢伸東陽本》 宋·方回

    永和貞觀晉沿唐,奉詔臨摹老遂良。
    展轉流傳非一手,虎賁猶得似中郎。

    * 關于本本的詩詞 描寫本本的詩詞 帶有本本的詩詞 包含本本的古詩詞(69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