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有底的詩詞(2781首)

    641 《漁具詩·網》 唐·陸龜蒙

    大罟綱目繁,空江波浪黑。
    沈沈到波底,恰共波同色。
    牽時萬鬐入,已有千鈞力。
    尚悔不橫流,恐他人更得。

    642 《奉和襲美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次韻》 唐·陸龜蒙

    或偃虛齋或在公,藹然林下昔賢風。
    庭前有蝶爭煙蕊,簾外無人報水筒。
    行藥不離深幌底,寄書多向遠山中。
    西園夜燭偏堪憶,曾為題詩刻半紅。

    643 《奉和襲美懷華陽潤卿博士三首》 唐·陸龜蒙

    幾降真官授隱書,洛公曾到夢中無。
    眉間入靜三辰影,肘后通靈五岳圖。
    北洞樹形如曲蓋,東凹山色入薰爐。

    寫人歌頌言志

    644 《奉酬襲美苦雨見寄》 唐·陸龜蒙

    松篁交加午陰黑,別是江南煙靄國。
    頑云猛雨更相欺,聲似虓號色如墨。
    茅茨裛爛檐生衣,夜夜化為螢火飛。

    645 《住京寄同志》 唐·聶夷中

    有京如在道,日日先雞起。
    不離十二街,日行一百里。
    役役大塊上,周朝復秦市。
    貴賤與賢愚,古今同一軌。

    646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唐·曹唐

    玉簫金瑟發商聲,桑葉枯干海水清。
    凈掃蓬萊山下路,略邀王母話長生。
    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
    萬樹琪花千圃藥,心知不敢輒形相。

    647 《遣懷》 唐·李山甫

    長松埋澗底,郁郁未出原。
    孤云飛隴首,高潔不可攀。
    古道貴拙直,時事不足言。
    莫飲盜泉水,無為天下先。
    智者與愚者,盡歸北邙山。
    唯有東流水,年光不暫閑。

    648 《早秋山中作》 唐·李山甫

    誰到山中語,雨馀風氣秋。
    煙嵐出澗底,瀑布落床頭。
    至道亦非遠,僻詩須苦求。
    千峰有嘉景,拄杖獨巡游。

    649 《水仙操》 唐·李咸用

    大波相拍流水鳴,蓬山鳥獸多奇形。
    琴心不喜亦不驚,安弦緩爪何泠泠。
    水仙縹緲來相迎,伯牙從此留嘉名。

    650 《過黃州作》 唐·方干

    弭節齊安郡,孤城百戰殘。
    傍村林有虎,帶郭縣無官。
    暮角梅花怨,清江桂影寒。
    黍離緣底事,撩我起長嘆。

    651 《聽段處士彈琴》 唐·方干

    幾年調弄七條絲,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離石底,松含細韻在霜枝。
    窗中顧兔初圓夜,竹上寒蟬盡散時。
    唯有此時心更靜,聲聲可作后人師。

    贈別友人贊頌

    652 《上鄭員外》 唐·方干

    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幾多人。
    憂民一似清吟苦,守節還如未達貧。
    利刃從前堪切玉,澄潭到底不容塵。
    潛夫豈合干旌旆,甘棹漁舟下釣綸。

    653 《送孫百篇游天臺》 唐·方干

    東南云路落斜行,入樹穿村見赤城。
    遠近常時皆藥氣,高低無處不泉聲。
    映巖日向床頭沒,濕燭云從柱底生。
    更有仙花與靈鳥,恐君多半未知名。

    654 《送僧歸日本》 唐·方干

    四極雖云共二儀,晦明前后即難知。
    西方尚在星辰下,東域已過寅卯時。
    大海浪中分國界,扶桑樹底是天涯。
    滿帆若有歸風便,到岸猶須隔歲期。

    655 《貽亮上人》 唐·方干

    秋水一泓常見底,澗松千尺不生枝。
    人間學佛知多少,凈盡心花只有師。

    詠史懷古勵志

    656 《早發》 唐·羅鄴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敘事寫景抒情

    657 《江州望廬山》 唐·羅隱

    東南蒼翠何崔嵬,橫流一望幽抱開。
    影寒已令水底去,腳闊欲過湖心來。
    深處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風雷。
    仙人往往今誰在,紅杏花香重首回。

    658 《送內使周大夫自杭州朝貢》 唐·羅隱

    八都上將近平戎,便附輶軒奏圣聰。
    三接駕前朝覲禮,一函江表戰征功。
    云間閬苑何時見,水底瑤池觸處通。
    知有殿庭馀力在,莫辭消息寄西風。

    659 《送友人歸夷門》 唐·羅隱

    二年流落大梁城,每送君歸即有情。
    別路算來成底事,舊游言著似前生。
    苑荒懶認詞人會,門在空憐烈士名。
    至竟男兒分應定,不須惆悵谷中鶯。

    660 《錢塘江潮》 唐·羅隱

    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

    * 關于有底的詩詞 描寫有底的詩詞 帶有有底的詩詞 包含有底的古詩詞(278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