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暮云歸的詩詞(1696首)

    481 《次子自越來見省》 宋·曹勛

    江分吳越寄寒溫,賴有飛鴻旦夕聞。
    作別增年常入夢,相望百里嘆離群。
    庭萱雪已侵寒綠,梅萼春回耿暮云。
    喜汝暫歸俱慰悅,老懷無復更紛紛。

    482 《送黃彥達歸建安》 宋·胡寅

    漳濱讀書夜復日,十七年間駒過隙。
    相逢忽認語音存,面皺髯張都不識。
    歲晚懸鶉在結穿,坐寒我亦無青氈。
    少時意氣今何似,對此猶能吸百川。

    483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 宋·吳芾

    晚上危亭與客同,話頭只是說山中。
    老來百念消磨盡,只有歸心羨暮鴻。

    484 《寒食日歸吳興寄魯山》 宋·仲并

    風云雖不定,日雨亦易乾。
    殘春猶凜凜,助我朝食寒。
    想見芳野田,士女游班班。
    去者日以疏,更為來者歡。
    青紅間車馬,日暮醉墦間。

    485 《天叔武示和人雪詩次韻二首》 宋·曾協

    回瞻一色暮云垂,癡雀相看凍不飛。
    地避爛銀窺佛界,班連萬玉想天威。
    輕明照日千山靜,寒碧浮江一棹歸。
    見說孤吟清到骨,知君不羨妓成圍。

    486 《歲暮月下有懷》 宋·姜特立

    春事侵紅蕊,年光入白髭。
    暖云籠月夜,斜照放燈時。
    羈宦元無味,清愁只有詩。
    故山無百里,夢寐數歸期。

    487 《始覺》 宋·楊冠卿

    始覺躬耕晚,從誰話此情。
    但能安食息,敢復計聲名。
    留滯煩書信,驅馳愧友生。
    有懷愁不盡,歸鳥暮云橫。

    488 《酬常丞見和》 宋·虞儔

    周南留滯玉堂仙,千騎那教下蜀川。
    梁上幾看明月夜,江東空想暮云天。
    五年契闊音書斷,萬里歸來語笑鮮。
    喜有常郎天下士,肯來相對語殘編。

    489 《冬至之二日兄弟兒侄偕過西山道院歸而微雪》 宋·虞儔

    忽然薄暮暗江天,沖面涼風馬不前。
    五色書云占昨日,六花瑞雪應明年。
    向來水旱民何罪,此去流移天盍憐。
    逗曉陽烏升若木,摧頹病鶴亦蹁躚。

    490 《又次韻宋茂叔送行五絕兼謝修叔》 宋·趙蕃

    送我歸舟水一篙,更攜佳語贐吾曹。
    暮云真作江東去,不復沅湘誦楚騷。

    491 《寄林敏夫二首》 宋·趙蕃

    吳江應已落丹楓,況說楓橋半夜鐘。
    想見歸心成日日,暮云如我憶江東。

    492 《亭午欲過意復凄然偶引杯酒而沅陵丈送詩適至》 宋·趙蕃

    梅花玉立知何許,回首江東日暮云。
    白發蕭蕭不歸去,顧徵蠻語作參軍。

    493 《以歸來后與斯遠倡酬詩卷寄辛卿》 宋·趙蕃

    人家饋歲何所為,紛紛酒肉相攜持。
    我曹饋歲復何有,酬倡之詩十余首。
    緘封寄藁玄英方,從人笑癡我自狂。
    狂余更欲誰送似,咫尺知音稼軒是。

    494 《送從子令憲西歸》 宋·魏了翁

    茆檐竹幾對床頭,晨暮參商未渠休。
    寧用停云乙親友,是身安健復何憂。

    495 《高山寺晚望》 宋·徐照

    石路近門方不險,刺桐疎處見僧歸。
    小坡重疊無平屋,四月陰寒尚裌衣。
    山到道州高莫比,水分湘口綠相圍。
    暮云不隔東南望,一片遙兼白鳥飛。

    496 《晚望》 宋·劉學箕

    晚雨逆溪上,寒云傍山飛。
    白鷺去洲渚,潛魚沂灣磯。
    舉頭行跡少,唯見暮樵歸。

    497 《西巖觀瀑水簡沈莊仲三首》 宋·劉學箕

    暮云新月一鉤鐮,歸路溪風動碧蒹。
    美酒不妨車后載,夜深無處認青簾。

    498 《夢中》 宋·方岳

    凡我同盟鷗鷺群,既盟之后亦幽欣。
    山中芝術香堪煮,鶴未歸來空暮云。

    499 《挽謝公王》 宋·方岳

    白鹿遺書山澤癯,歸來花木盡堪娛。
    功名之夢晦庵晦,禮樂其家迂叟迂。
    雪屋一燈春夜半,竹山千古暮云孤。
    雨寒愁絕蘭亭禊,靈壽空余九老圖。

    500 《暮春》 宋·衛宗武

    跨馬尋春去,未容春便歸。
    山浮天際色,云弄水中暉。
    綠長千林暗,紅無一片飛。
    茅茨籬落外,惟有菜花肥。

    * 關于暮云歸的詩詞 描寫暮云歸的詩詞 帶有暮云歸的詩詞 包含暮云歸的古詩詞(169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