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晉晉然的詩詞(373首)

    41 《和趙晉臣敷文積翠巖去纇石》 宋·辛棄疾

    兩峰如長喉,有石鯁其內。
    千金隨侯珠,磊落見微纇。
    何言西子美,捧心作顰態。
    夷齊心著肩,欲間使分背。

    42 《山行見三十年前題名悵然有賦》 宋·陸游

    百年村落半丘墟,垂老經過一柅車。
    金石闕訛秦漢舊,山川勝絕晉唐余。
    醉題墨淡塵昏壁,詩社人亡淚濺裾。
    名宦半生成底事?早時恨不學犁鉏。

    43 《留別道士許自然》 宋·賀鑄

    東晉高賢許遠游,裔孫今不墜風流。
    還有臨川王太傅,每思與語即登樓。
    浮名何啻如云薄,鐘鼓爰居非所樂。
    漱石枕流知善謔,友月朋風差不惡。
    吾亦塵閑無所求,終期探藥棲羅浮。
    異日歸來遼海鶴,不見人民見城郭。

    44 《減字木蘭花 原無調名,茲據律補 浩然齋雅談》 宋·無名氏

    并州霜早。
    禾黍離離成腐草。
    馬困人疲。
    惟有郊原雀鼠肥。
    分明有路。
    好逐衡陽征雁去。
    鼓角聲中。
    全晉山河一半空。

    45 《寄光化退居李晉卿》 宋·梅堯臣

    久無歸田人,今喜子去祿。
    移家漢水濱,日見漢水綠。
    川鱗可為饔,山毛可為蔌。
    竟歲厭往還,行堤樂風俗。

    46 《雜詠一百首·王子晉》 宋·劉克莊

    宿有驂鸞約,飄然遡碧霄。
    不為君主鬯,卻伴女吹簫。

    47 《次韻陳叔晉舍人殿試筆記》 宋·周必大

    帝垂清問切恢圖,士貢昌言敢導諛。
    高下共知歸至鑒,考評聊許備先驅。
    四帷迥隔心常渴,三榻橫連體匣舒。
    烏府凜然賢執法,紫垣籍甚古通儒。

    48 《奉和御製讀晉書》 宋·夏竦

    安石陵霞致,潔言振玉音。
    鴻動濟世久,厚德感人深。
    朱組雖然襲,虛舟豈易沉。
    東山高志在,蕭灑謝塵襟。

    49 《晉陽宮基》 宋·鄭獬

    金屋無寸瓦,蒼然老樹青。
    海枯露龍穴,火盡見坤靈。
    自昔流血處,於今土氣腥。
    廢興千載事,過耳一飛霆。

    50 《送周晉叔》 宋·李新

    妙齡璧水興何窮,投筆幡然定遠功。
    寶伏初依金碧輅,鐵鞭閒靜海連風。
    萱堂歸去椒觴近,珠佩收來漢月空。
    明日紫騮嘶曉雪,故人端在亂山中。

    51 《和鮮于晉伯游臥龍》 宋·馮時行

    四十發已白,百謀無一成。
    林泉有夙志,芝朮寄晚程。
    人間好山水,往往盡經行。
    輒忌墮圭組,所至欲有營。

    52 《和陶與殷晉安別韻送陳順之赴官》 宋·吳芾

    子往治畿邑,趣裝亦良勤。
    惠然來過我,話別更情親。
    顧我老且病,已與死為鄰。
    獨思陪勝侶,倍覺惜清晨。

    53 《王千里得晉獻之保母碑及硯索詩》 宋·蘇泂

    客從王家來,示我王家物。
    云是彼樵者,墾山之所得。
    升沉有時節,至寶不浪出。
    祖先暨兒息,嗜好俱第一。

    54 《鮮于東之晉伯之子贈詩次韻》 宋·晁公溯

    堂上詩書抵萬鐘,席間樽俎是千峰。
    蕭然更聽松風曲,喚起江東阮仲容。

    55 《鮮于東之晉伯之子贈詩次韻》 宋·晁公溯

    尊前每誦赤壁賦,如見當年禿鬢翁。
    誰謂流傳到喬木,果然踐響托悲風。

    56 《久過重陽菊英粲然即事十首》 宋·方回

    平生我解量人品,元亮真成晉伯夷。
    我欲招魂無別物,剩將灑酒菊花枝。

    57 《和薛子晉來慶癸未登第韻二首》 宋·袁說友

    云霧油然托應龍,姓名偶徹大明宮。
    臚傳殿廡千官肅,聲到旌旗萬馬雄。
    黃蝶飛來驚拜命,青衫誤著敢言功。
    如何李邰猶能第,造物何心本至公。

    58 《假守晉康出郊勸農二首》 宋·曾豐

    笑下籃輿上畫船,百千詩具已遮前。
    川通諸海滔滔是,魚躍于淵圉圉然。
    云出山頭猶閣雨,風行水面不停煙。
    囊中隨意亂收拾,容了勸農歸細編。

    59 《鳳樓行(以下《晉陵集》)》 明·王稚登

    鳳樓翼翼開天居,故老相傳百載余。
    過客遙看黃幄座,侍臣長奉紫泥書。
    碧窗齊臨石睥睨,朱棟或畫金龍魚。
    嗚呼成祖勞開創,金扉翠牖何雄壯。

    60 《燭之武退秦師》 先秦·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贊美寫人謀略

    * 關于晉晉然的詩詞 描寫晉晉然的詩詞 帶有晉晉然的詩詞 包含晉晉然的古詩詞(3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