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明籍的詩詞(442首)

    161 《醉蓬萊(代壽昌州守叔祖)》 宋·李曾伯

    記石湖佳句,為海棠花,合來西蜀。
    不道東州,更香霏情淑。
    漢竹光中,召棠陰里,想清歡未足。
    少駐旌麾,姑留樽俎,待春風曲。

    162 《醉落魄》 宋·仇遠

    水西云北。
    錦苞泫露無顏色。
    夜寒花外眠雙鶒。
    莫唱江南,誰是鷓鴣客。
    薄情青女司花籍。
    粉愁紅怨啼螀急。
    月明倦聽山陽笛。
    渺渺征鴻,千里楚天碧。

    163 《花心動》 宋·仇遠

    醒眼明霞,問染成、晴堤幾分秋色。
    膩困未醒,欲語還羞,掩映霧籠煙冪。
    艷姿相亞柔枝妥,恁嬌倚、西風無力。
    只疑是、彩云散影,誤留仙魄。

    164 《沁園春(壽許貳車)》 宋·危稹

    籍甚聲名,門闌相種,文章世科。
    算當年瑞世,正當夏五,仙家毓德,全是春和。
    底事屏星,著之海嶠,奈此騰驤驥足何。
    君知否,看飛來丹詔,徑上鸞坡。

    165 《括摸魚兒》 宋·林正大

    醉之鄉、其去中國,不知其幾千里。
    其土平曠無涯際。
    其氣和平一揆。
    無寒暑,無聚落居城,無怒而無喜。

    166 《沁園春(餞鄭金部去國)》 宋·黃師參

    谷口高人,偶溯明河,近尺五天。
    見紫霄宮闕,空中突兀,玉皇姬侍,云里蹁躚。
    滴露研朱,披肝作紙,細寫靈均孤憤篇。
    排云叫,奈大鈞不管,沙界三千。

    167 《念奴嬌》 宋·王渙

    水沉香靄,滿錢塘千里,秋煙如織。
    萬井歡聲瞻寶錢,遙指明星南極。
    輦路看花,神旗垂彩,名冠金門籍。
    平陽家世,凌煙都減顏色。

    宋詞三百首豪放懷古壯志未酬

    168 《滿江紅》 宋·游子蒙

    雪塢霜林,一夜報、春歸消息。
    看是處、春回柳眼,粉勻梅額。
    和氣已欣回北陸,壽星更喜明南極。
    問四井、節物奉誰歡,遼東客。

    集句

    169 《沁園春(譏陳伯大御史)》 宋·蕭某

    士籍令行,伯仲分明,逐一排連。
    問子孫何習,父兄何業,明經詞賦,右具如前。
    最是中間,娶妻某氏,試問于妻何與焉。
    鄉保舉,那當著押,開口論錢。

    詠物寫山

    170 《詠梅九首》 明·高啟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梅花組詩

    171 《西湖雜感(六首)》 清·錢謙益

    其一板蕩凄涼忍再聞?煙巒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時草,鄂國墳邊宋代云。
    樹上黃鸝今作友,枝頭杜宇昔為君。
    昆明劫后鐘聲在,依戀湖山報夕曛。

    典故寫景抒情盼望

    172 《秋心三首》 清·龔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詠史懷古敘事抒情贊美寫人

    173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74 《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鳴桑先生》 明·徐威

    異鄉青嶂外,故里白云邊。
    北極懸雙眼,中秋度四年。
    燈前橫一劍,江滸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中秋節寫景抒懷

    175 《送孟東野序》 唐·韓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水之無聲,風蕩之鳴。
    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

    古文觀止議論序文

    176 《伯夷列傳》 兩漢·司馬遷

    夫學者載籍極博。
    尤考信于六藝。
    《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177 《放鶴亭記》 宋·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

    古文觀止隱逸生活

    178 《潮州韓文公廟碑》 宋·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古文觀止碑文贊頌寫人

    179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
    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
    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觀止哲學理論

    180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于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詠物

    * 關于明籍的詩詞 描寫明籍的詩詞 帶有明籍的詩詞 包含明籍的古詩詞(44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