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舊俗諳的詩詞(11首)

    1 《和李秀才端午日風寄》 唐·徐鉉

    角黍菖蒲酒,年年舊俗諳
    采衣君自樂,白發我何堪。
    靜味瑤華句,閑思玉柄譚。
    報之長命縷,祝慶在圖南。

    2 《比紅兒詩》 唐·羅虬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菲占斷百花鮮。
    馬嵬好笑當時事,虛賺明皇幸蜀川。
    金谷園中花正繁,墜樓從道感深恩。
    齊奴卻是來東市,不為紅兒死更冤。

    3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唐·杜甫

    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
    但使閭閻還揖讓,敢論松竹久荒蕪。
    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

    4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 唐·杜牧

    十畝山田近石涵,村居風俗舊曾諳。
    簾前白艾驚春燕,籬上青桑待晚蠶。
    云暖采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
    陵陽秋盡多歸思,紅樹蕭蕭覆碧潭。

    5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 唐·許渾

    十畝山田近石涵,村居風俗舊曾諳。
    簾前白艾驚春燕,籬上青桑待晚蠶。
    云暖采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
    陵陽秋盡多歸思,紅樹蕭蕭覆碧潭。

    6 《宴清都 端午》 元·梁寅

    帶恨湘江水。
    無柰遠、楚云天際千里。
    靈均一去,芳蓀翠減,香籬青死。
    龍舟鼉鼓聲沸。

    7 《入峽》 宋·蘇軾

    自昔懷幽賞,今茲得縱探。
    長江連楚蜀,萬派瀉東南。
    合水來如電,黔波綠似藍。
    余流細不數,遠勢競相參。

    8 《鳳陽使還》 明·張羽

    拜陵初罷雪云晴,使者南還荷圣靈。
    馬上頓更新舊歷,風前重數短長亭。
    逢人問俗諳傖語,到處尋源驗水經。
    卻憶長干橋畔柳,歸時應待眼青青。

    9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0 《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 宋·楊萬里

    論交何必星霜久,白頭得似傾蓋友。
    長安市上李將軍,挽弓舊不論石斗。
    只今有子似渠長,清夜讀書雪邊牖。
    云端烽煙半點無,怪來將軍不好武。

    * 關于舊俗諳的詩詞 描寫舊俗諳的詩詞 帶有舊俗諳的詩詞 包含舊俗諳的古詩詞(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