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無曠的詩詞(914首)

    1 《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唐·錢起

    傾酒向漣漪,乘流東去時。
    寸心同尺璧,投此報馮夷。
    江曲全縈楚,云飛半自秦。
    峴山回首望,如別故關人。

    2 《江行無題一百首》 唐·錢珝

    傾酒向漣漪,乘流欲去時。
    寸心同尺璧,投此報馮夷。
    江曲全縈楚,云飛半自秦。
    峴山回首望,如別故鄉人。

    3 《圣政紀頌》 唐·來鵠

    三皇不書,五帝不紀。
    有圣有神,風銷日已。
    何教何師,生來死止。

    4 《薄薄酒》 宋·陳造

    薄薄酒,顏可丹。
    粗粗布,身不寒。
    丑丑婦,貧相歡。
    人生浪行路難,欲不外騖心內安。

    5 《送韓欽圣學士京西提刑》 宋·梅堯臣

    王朝慎常刑,恐民陷非辟。
    分命遣使車,謬枉得舉摘。
    兼之勸農桑,欲野無曠隙。
    韓侯夙所志,功利豈止百。

    6 《東陂》 宋·李新

    珠槃出海山崢嶸,滎陽城東春水生。
    路沙陷車沒馬腳,行人避沙堤下行。
    個中人利魚芡美,輕舠細綱晨縱橫。
    煙云瀰茫水面闊,鷗鷺不管機心萌。

    7 《日出行》 宋·曹勛

    日出東海隅,照我草屋東。
    屋東有榮木,光彩生曈曨。
    春草凝碧色,春水生芙蓉。
    江山發深秀,和氣翔春風。

    8 《涉漢至隆中有感》 宋·項安世

    曉渡漢水陽,平川去如掌。
    春深風日老,雨后桑麻長。
    麥田渺無際,竹墅清可賞。
    家家傍林落,往往成族黨。

    9 《臨江仙(送羅倅·偉卿權新州)》 宋·洪適

    遠駕星屏臨百粵,康沂戶戶歌功。
    使君五馬去乘驄。
    賣刀無曠土,贈扇有仁風。
    莫唱渭城朝雨曲,片帆時暫西東。
    促歸行拜紫泥封。
    九霄先步武,三接未央宮。

    10 《送趙德勤將漕淮東》 宋·陳文蔚

    逼人富貴固骎骎,體國憂時一寸心,符印處遷無曠歲,廟堂誰謂少知音。
    民間利病搜求久,財計源流講究深。
    飛挽恢恢有馀地,要知罷困極于今。

    11 《仁宗皇帝挽辭四首》 宋·王安石

    去序三朝圣,行崩萬國天。
    憂勤無曠古,治洽最長年。
    仁育齊高厚,哀思罄幅員。
    欲知千載美,道德冠遺編。

    12 《晚春》 宋·陸游

    世事紛紛不足論,流年去似海濤翻。
    莫因齒發悲殘景,且喜柴荊是故園。
    千里桑麻無曠土,數家雞犬自成村。
    鄰翁過我夸秧信,雨後春泥一尺渾。

    13 《初冬絕句》 宋·陸游

    道途冬暖衣裘省,村落年豐鼓吹喧。
    下麥種蕎無曠土,壓桑接果有新園。

    14 《贈蜀士盧石受二首》 宋·劉克莊

    蜀郡盧夫子,沉冥不偶時。
    幽深病梨賦,奇怪磔蟆詩。
    古有嚴并李,今無曠與夔。
    何當短檠下,歷歷叩群疑。

    15 《天安殿酌獻天書》 宋·寇準

    圣運昭惟永,高真協降祥。
    方嚴泰壇祀,先薦釜山章。
    典禮官無曠,涓辰筮有常。
    中天華闕秘,象袞睟容莊。

    16 《盛夫人挽詞》 宋·樓鑰

    婉嫕閨中秀,清高林下風。
    相夫能盡禮,教子使移忠。
    邊郡官無曠,都城養得終。
    壺彜今具在,流慶復何窮。

    17 《次韻衡州先生歲除前三日席上兩絕句》 宋·趙蕃

    無曠野堪犂具,亦有清江可釣絲。
    為底崎嶇衡岳路,良由寐寤竹齋時。

    18 《過馬肝峽石形與色皆如馬肝迸出峭壁之上予觀》 宋·袁說友

    巉巖復巉巖,昨日通靈灘。
    通靈二十里,有峽名馬肝。
    一山削壁立萬仞,中有突兀如芝蟠。
    輪囷累片葉,盤結分枝欒。

    19 《淳熙二年發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冊寶十一首》 隋代·佚名

    乾健坤從,陽風陰陽。
    迨茲受祉,允也閏況。
    虞來在下,德物在上,咨時三公,執事無曠

    20 《淳熙二年發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冊寶十一首》 隋代·佚名

    乾健坤從,陽風陰陽。
    迨茲受祉,允也閏況。
    虞來在下,德物在上,咨時三公,執事無曠

    * 關于無曠的詩詞 描寫無曠的詩詞 帶有無曠的詩詞 包含無曠的古詩詞(91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