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方息的詩詞(1021首)

    341 《今別離》 清·黃遵憲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
    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別離

    342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343 《前出師表》 兩漢·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勵志勸勉

    344 《愚公移山》 先秦·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初中文言文寓言故事

    345 《離騷》 先秦·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高中文言文楚辭寫人愛國勵志憂國憂民

    346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347 《荊軻刺秦王》 兩漢·劉向 編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

    348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349 《蘇武傳(節選)》 兩漢·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350 《歸去來兮辭·并序》 魏晉·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抒情向往歸隱田園

    351 《春不雨》 清·王士禎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絲已罥櫻桃花。
    鳴鳩乳燕春欲晚,杖藜時復話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說,“谷雨久過三月節。
    春田龜坼苗不滋,猶賴立春三日雪。

    春天同情農民

    352 《詠儋耳二首》 明·方向

    刺竹芭蕉亂結村,人家猶有古風存。
    相逢盡道年來好,不見催科夜打門。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憑誰識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

    詠物農村生活

    353 《黃河行》 元·貢泰父

    黃河水,水闊無邊深無底,其來不知幾千里。
    或云昆侖之山出西紀,元氣融結自茲始。
    地維崩兮天柱折,于是橫奔逆激日夜流不已。
    九功歌成四載止,黃熊化作蒼龍尾。

    黃河

    354 《送虛白上人序》 明·高啟

    余始不欲與佛者游,嘗讀東坡所作《勤上人詩序》,見其稱勤之賢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間,必不負歐陽公。
    ”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風壞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與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讀書之暇,因往云巖諸峰間,求所謂可與游者,而得虛白上人焉。
    虛白形癯而神清,居眾中不妄言笑。

    送別序文

    355 《哀郢》 先秦·屈原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敘事抒情愛國

    356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357 《論貴粟疏》 兩漢·晁錯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
    民貧,則奸邪生。

    古文觀止議論農業策略

    358 《報孫會宗書》 兩漢·楊惲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余業,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以獲爵位。
    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古文觀止書信諷刺

    359 《后出師表》 魏晉·諸葛亮

    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古文觀止

    360 《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唐·韓愈

    二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向上書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懼不敢逃遁,不知所為,乃復敢自納于不測之誅,以求畢其說,而請命于左右。
    愈聞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愛,然后呼而望之也。
    將有介于其側者,雖其所憎怨,茍不至乎欲其死者,則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古文觀止書信議論用人

    * 關于方息的詩詞 描寫方息的詩詞 帶有方息的詩詞 包含方息的古詩詞(102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