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文化的詩詞(1073首)

    41 《祭石曼卿文》 宋·歐陽修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曰: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古文觀止祭文贊頌寫人抒情

    42 《潮州韓文公廟碑》 宋·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古文觀止碑文贊頌寫人

    43 《自祭文》 魏晉·陶淵明

    歲惟丁卯,律中無射。
    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于征,草木黃落。
    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
    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祭文

    44 《次韻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 宋·梅堯臣

    江南有嘉禽,乘春弄清吭。
    流音入我耳,慰愜若獲貺。
    朝聽已孤高,暮聽轉幽曠。
    何多燕雀群,聲跡不相傍。

    45 《秋夜與子充論文退而賦詩一首因簡子充并寄胡》 明·宋濂

    太虛之氣隨物形,天聲地聲由此生。
    小或簸蕩吼河海,大將觸搏流風霆。
    天輪膠戾神鬼戰,地軸挺拔蛟龍爭。
    圈臼洼污各異奏,彯沙礜石咸齊鳴。

    46 《書文山卷后》 宋·謝翱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
    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
    無處堪揮淚,吾今變姓名。

    47 《送王季和文知施州二首》 宋·林表民

    皂蓋蠶叢去,青祗鳳歷頒。
    雪林猿叫峽,春院鳥啼山。
    文字傳三楚,恩威化八蠻。
    政成明主召,九虎啟天關。

    48 《挽文文山》 宋·鄧剡

    憶公淚懸河,九地無處瀉。
    想公騎赤龍,請命蒼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獨醒者。
    焉知千載英,精爽皎不夜。

    49 《題文與可畫竹》 元·柯九思

    湖州放筆奪造化,此事世人那得知。
    跫然何處見生氣?仿佛空庭月落時。

    50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 明·方孝孺

    文華端國本,潛澤被寰區。
    云繞星辰劍,春回造化爐。
    變通周典禮,寬大漢規模。
    厭世嗟何早,蒼生淚欲枯。
    ¤

    51 《和慎思秋日同文館詩》 宋·蔡肇

    秸卵因時化,如何赴越雞。
    逸群來冀北,屏氣入淮西。
    盛事兼三物,浮辭斥百題。
    慎須精藻鑒,寵辱異云泥。

    52 《謁文公祠》 宋·車柬

    世間萬境一蘧盧,與道俱存是此書。
    千載歸來人化鶴,滿腔真樂我知魚。
    要將德業參天連,莫把光陰擲歲余。
    靜里功夫終透澈,一庭明月夜窗虛。

    53 《流化亭》 宋·陳有聲

    惟圣觀化,自源而流。
    惟吏觀化,自邑而州。
    圣念於民,吏職其憂。
    民壅於化,則吏之尤。

    54 《奉送三榮王子文游益昌》 宋·度正

    徽學諸孫亦俊游,舌端造化挽洪流。
    慨然投筆從裘馬,要學班超萬里侯。

    55 《和曾原伯寄超化舉長老》 宋·高文虎

    文聲宮祉韻鸞和,素履冰霜凜節柯。
    鵬翼扶搖驚斥鷃,鳳翔寥廓舞靈鵝。
    參玄問學淵源遠,友許游從日月多。
    誰袖親篇來古剡,夜寒不覺聳肩哦。

    56 《文相生日》 宋·金君卿

    羲御三星次,堯蓂九葉開。
    霄躔符有道,天驥下呈才。
    氣恩凌諸謝,淵源過二崔。
    光華逢日月,騰躍契云雷。

    57 《寄化城寺》 宋·李虛己

    化城金地出入群,瀑布峰前一徑分。
    寶塔香燈諸洞見,石樓鐘磬半天聞。
    子明丹灶封秋蘚,李白書堂鏁暮云。
    欲去未能還結念,展圖時誦北山文。

    58 《每日念佛懺悔發愿文》 宋·釋遵式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惟愿慈悲垂攝受,證知懺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59 《賜狀元文祥以下》 宋·宋理宗

    道久於心化未成,樂聞爾士對延英。
    誠惟不息斯文著,治豈多端在力行。
    華國以文由造理,事君務實勿沽名。
    得賢功用真無敵,能為皇家立太平。

    60 《宣化堂》 宋·王聞詩

    圣主瑞居念遠民,盡將休戚寄斯文。
    時來宣化堂中坐,應念田中正苦辛。

    * 關于文化的詩詞 描寫文化的詩詞 帶有文化的詩詞 包含文化的古詩詞(10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