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散身的詩詞(1046首)

    721 《木蘭花》 宋·晏幾道

    念奴初唱離亭宴,會作離聲勾別怨。
    當時垂淚憶西樓,濕盡羅衣歌未遍。

    難逢最是身強健,無定莫如人聚散。
    已拚歸袖醉相扶,更惱香檀珍重勸。

    722 《開元夜游圖》 宋·周邦彥

    潞州別駕年十八,彎弓射鹿無虛發。
    真龍絕水魚鱉散,參軍后騎鳧鷗沒。
    咸原瑞氣映壺關,城南書生知阿瞞。
    解鞍下馬日向夕,炙驢行酒天為歡。

    723 《江夏秋懷三首之三》 宋·賀鑄

    此身豈復系西東,流浪江湖伴塞鴻。
    曲突非圖三爵客,直鉤何羨六鰲翁。
    千年陳跡只今日,萬里故園猶個中。
    冗散偶逃人指數,未應吟嘯坐妨公。

    724 《送金壇慎令瓛》 宋·賀鑄

    清素復多聞,天涯晚得君。
    相延蒲塞饌,細演貝多文。
    世味淡如水,身謀散勝云。
    謾為花縣約,聊慰此臨分。

    725 《永遇樂 夢中有以王正之樂府相示者·予但記》 元·元好問

    中有利名千丈。
    先待明朝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然正之未嘗有此作也,明日以示友人希顏欽叔,謂可作永遇樂補成之。
    因為賦此,二公亦曾同作絕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忘。

    726 《小園春日》 宋·林逋

    草煙橫碧露華微,乘興春園懶欲歸。
    聚散有情輸蛺蝶,淺深無色比薔薇。
    浮名莫惜千鐘貴,急景須防百歲稀。
    一事不堪身衣褐,且偷閑眼看芳菲。

    727 《沁園春·打破疑團》 宋·無名氏

    打破疑團,謝了空花,飲啄隨緣。
    有蒲團禪版,消磨白日,臨風對月,可度流年。
    攜個山童,拖條藜杖,閑趁松風影里眠。
    從今后,袖金針玉線,頓鎖為煙。

    728 《沁園春·意一仙翁》 宋·無名氏

    意一仙翁,自紫府中,出游戲身。
    看脊梁鐵鑄,擔當社稷,精神玉煉,照映乾坤。
    諫省伏蒲,紫垣直筆,硬語曾驚天上人。
    福身去,建紅牙兼纛,南海之濱。

    729 《驀山溪·不如歸去》 宋·無名氏

    不如歸去,作個清閑漢。
    著甚來由,惹別人、三長兩短。
    天公許大,何處不容身,且謾著,有生涯,試待尋思看。
    鑒湖里面,淺山林畔。
    住個小庵兒,且隨分、粗衣淡飯。
    嘲風詠月,蕭散過平生,塵世事,盡如麻,

    730 《六州歌頭·揚休玉色》 宋·無名氏

    揚休玉色,山立秉鴻樞。
    圣天子、方有志,會東都。
    得真儒。
    身佩安危寄,本兵柄,修軍政,朝野慶,鈞衡任,賴詩謨。

    731 《詠宋中道宅棕櫚》 宋·梅堯臣

    青青棕櫚樹,散葉如車輪。
    擁蘀交紫髯,歲剝豈非仁。
    用以覆雕輿,何憚克厥身。
    今植公侯第,愛惜知幾春。
    完之固不長,只與薺本均。
    幸當敕園吏,披割見日新。
    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親。

    732 《次韻和長吉上人淮甸相遇》 宋·梅堯臣

    淮上一相遇,憶在京都時。
    雖驚歲月換,未改松桂姿。
    童侍兩三人,瓶錫相與隨。
    自言東越來,篋中多好詩。

    733 《深夏忽見柰樹上猶存一顆實》 宋·梅堯臣

    累累後棠柰,落盡風雨枝。
    行樂偶散步,倚杖聊縱窺。
    林葉隱孤實,山鳥曾未知。
    物亦以晦存,悟茲身世為。

    734 《次韻答黃仲夫七十韻》 宋·梅堯臣

    春風不擇草,萬卉皆發萌。
    盛夏一長養,秋實俱與成。
    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
    工師調五音,不問咸與韺。

    735 《寄題陽武宰王安之慶豐亭》 宋·梅堯臣

    官為人父母,身自奉其親。
    結宇後園中,散步以怡神。
    寒溫適所適,朝夕饋爾珍。
    諸孫同在傍,嬉戲情各均。

    736 《賦得真娘墓送蟾上人之虎丘》 明·高啟

    色相終壞滅,佳人能久妍。
    斷碑山寺里,小冢竹林邊。
    蘭葉春風帶,苔花莫雨鈿。
    情留吳苑客,夢逐楚臺仙。
    高僧方宴坐,身在散花天。

    737 《夜飲丁二侃宅聽琵琶》 明·高啟

    江月未出明星懸,主人飲客夜不眠。
    坐呼伶兒撥四弦,龍頭高撚玉軫圓。
    轉關未奏濩索先,勞嘈咽切斷復連。
    澀如清澗溜凍泉,細若碧樹吟秋蟬。

    738 《哭臨川公》 明·高啟

    身用已時危,衰殘況病欺。
    竟成黃犬嘆,莫逐白鷗期。
    東閣圖書散,西園草露垂。
    無因奠江上,應負十年知。

    739 《送錢氏兩甥度嶺》 明·高啟

    東送投荒去,應歸下瀨營。
    一家十口散,萬里兩身行。
    洞獠欺商市,山魈喚客名。
    江邊南望泣,不盡渭陽情。

    740 《答余新鄭(即余堯臣也·可補余傳之闕)》 明·高啟

    前年吳門初解兵,君別故國當西行。
    有司臨門暮驅發,道路風雨啼孩嬰。
    倉皇不敢送出郭,執手暫立懷憂驚。
    我時雖幸脫鋒鏑,亂后生事無堪營。

    * 關于散身的詩詞 描寫散身的詩詞 帶有散身的詩詞 包含散身的古詩詞(104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