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散亂的詩詞(821首)

    401 《永遇樂》 宋·奚岊

    一雁斜陽,亂蛩衰草,天凈秋遠。
    獨立西風,星星鬢影,疑被蕖霜染。
    蹇修何處,秋深湘水,隱約數峰青淺。
    想而今,亭亭皓月,共誰倚闌凄惋。

    宗教勸善

    402 《風入松》 宋·趙聞禮

    麹塵風雨亂春晴。
    花重寒輕。
    珠簾卷上還重下,怕東風、吹散歌聲。
    棋倦杯頻晝永,粉香花艷清明。
    十分無處著閑情。
    來覓娉婷。
    薔薇誤罥尋春袖,倩柔荑、為補香痕。
    苦恨啼鵑驚夢,何時翦燭重盟。

    403 《風入松》 宋·趙聞禮

    麹塵風雨亂春晴。
    花重寒輕。
    珠簾卷上還重下,怕東風、吹散歌聲。
    棋倦杯頻晝永,粉香花艷清明。
    十分無處著閑情。
    來覓娉婷。
    薔薇誤罥尋春袖,倩柔荑、為補香痕。
    苦恨啼鵑驚夢,何時翦燭重盟。

    404 《金盞子》 宋·詹玉

    雨葉吟蟬,露草流螢,歲華將晚。
    對靜夜無眠,稀星散、時度絳河清淺。
    其處畫角凄涼,引輕寒催燕。
    西樓外,斜月未沈,風急雁行吹斷。

    405 《長亭怨慢·重過中庵故園》 宋·詹玉

    泛孤艇、東皋過遍。
    尚記當日,綠陰門掩。
    屐齒莓階,酒痕羅袖事何限。
    欲尋前跡,空惆悵、成秋苑。

    記事感懷

    40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西湖寫雨

    407 《秋日池上》 元·薩都剌

    顧茲林塘幽,消此閑日永。
    飄風亂萍蹤,落葉散魚影。
    天清曉露涼,秋深藕花冷。
    有懷無與言,獨立心自省。

    408 《鴛湖曲》 清·吳偉業

    鴛鴦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溪煙。
    煙雨迷離不知處,舊堤卻認門前樹。
    樹上流鶯三兩聲,十年此地扁舟住。

    湖水

    409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孤獨月下飲酒抒情

    410 《歸國遙·春欲晚》 五代·韋莊

    春欲晚,戲蝶游蜂花爛熳。
    日落謝家池館,柳絲金縷斷。
    睡覺綠鬟風亂,畫屏云雨散。
    閑倚博山長嘆,淚流沾皓腕。

    春天寫景離別女子感傷思念

    411 《晝夜樂·冬》 元·趙顯宏

    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
    飄飄地亂舞瓊瑤,水面上流將去了。
    覷絕似落英無消耗,似那人水遠山遙,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見他來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難逃。

    冬天思念

    412 《哀郢》 先秦·屈原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敘事抒情愛國

    413 《段太尉逸事狀》 唐·柳宗元

    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
    邠人偷嗜暴惡者,卒以貨竄名軍伍中,則肆志,吏不得問。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輒奮擊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殺孕婦人。

    敘事贊美寫人

    414 《呂相絕秦》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
    無祿,獻公即世。
    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

    古文觀止寫人外交

    415 《蘇秦以連橫說秦》 先秦·佚名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古文觀止故事寫人

    416 《太史公自序》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文觀止序文

    417 《五代史伶官傳序》 宋·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古文觀止史論傳記序文

    418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宋·蘇軾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
    圣明天縱,學問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為。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于醫手,方多傳于古人。

    古文觀止奏議

    419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
    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
    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觀止哲學理論

    420 《秦婦吟》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敘事長詩

    * 關于散亂的詩詞 描寫散亂的詩詞 帶有散亂的詩詞 包含散亂的古詩詞(82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