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放濁的詩詞(89首)

    41 《七諫》 兩漢·東方朔

    初放
    平生于國兮,長于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楚辭

    42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43 《九思》 兩漢·王逸

    逢尤
    悲兮愁,哀兮憂!
    天生我兮當闇時,被諑譖兮虛獲尤。
    心煩憒兮意無聊,嚴載駕兮出戲游。

    楚辭

    44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45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46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47 《卜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
    “余有所疑,原因先生決之。

    48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49 《砥柱四首》 宋·范祖禹

    禹開砥柱放河奔,濁浪軒軒日月昏。
    唯有三門君不見,驚波一起動乾坤。

    50 《江城子 村居》 明·沈泓

    長堤細柳隱虹橋,弄笙簫,伴漁樵。
    醉倚楓林,仰面掛詩飄。
    釋卷正逢秋水漲,臨古渡,放輕舠。
    夕陽西下暗窗綃,雁聲高,笛聲遙。
    碧簟涼生,細雨燕辭巢。
    隔岸篝燈孤艇泊,沽濁酒,短扉敲。

    51 《醉義歌》 金朝·寺公大師

    曉來雨霽日蒼涼,枕幃搖曳西風香。
    困眠未足正展轉,兒童來報今重陽。
    吟兒蒼蒼渾塞色,客懷袞袞皆吾鄉。
    斂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載空悲傷。

    52 《丙寅元日》 清·李沂

    老屋河干漸不支,年來河伯故相欺。
    頹檐缺壁還風雪,濁酒辛盤自歲時。
    浪把一生供敝帚,獨留雙眼看殘棋。
    陽回少慰幽人意,檢點梅花放幾枝。

    53 《功成亦賦短項翁詩復次其韻》 宋·李衡

    君不見仲淹居河汾,目營四海心六經。
    又不見子幼反田里,拊缶烏烏徒快耳。
    續經憤世雖自喜,豈識濁醪函妙理。
    皤然短項滑稽徒,卻笑兩翁非通儒。

    54 《古詩贈方希直》 宋·葉見泰

    吾友方濟寧,其人世希生。
    有如炎燉之雪,曙天之星。
    平生特立不徇俗,窮年矻矻,惟究心乎羲文周孔之遺經。
    一旦起作郡,卓然為群黎之怙恃,列牧之儀刑。

    55 《喜歸述懷留別李于鱗王元美徐子與宗子相四子》 明·梁有譽

    天地炎州外,云濤漲海邊。
    為儒嗟世業,結社斷塵緣。
    髫齔趨先子,榮枯憶往年。
    時推驄馬使,人避鐵冠賢。

    56 《冬日田家》 明·沈野

    臘月江村霜雪凝,蓬蒿零落繞垂藤。
    床頭濁酒迎寒盡,屋后高丘候日登。
    古岸人喧看野燒,小橋船發打河冰。
    少年結束將何事,共向東皋賭放鷹。

    57 《次韻王止仲見寄并柬郡諸友》 明·徐賁

    少年不用悲秋蓬,致身豈但儒冠中。
    壯心非干要夸世,平生直欲圖成功。
    枉將空言恣幽討,徒采眾說相芟礱。
    全功獨取遼城箭,大言誰信扶桑弓。

    58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 宋·蘇軾

    (一本作代書寄桃山居士張圣可)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
    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59 《蔡景繁官舍小閣》 宋·蘇軾

    使君不獨東南美,典型長記先君子。
    戲嘲王叟短轅車,肯為徐郎書紙尾。
    三年弭節江湖上,千首放懷風月里。
    手開東閣坐虛明,目凈東溪照清泚。

    60 《秋雨》 宋·陸游

    漫道秋來雨,那無一日晴。
    只供高枕臥,不放小窗明。
    書冊頻開闔,山瓢任濁清。
    長年諳世味,不是故逃名。

    * 關于放濁的詩詞 描寫放濁的詩詞 帶有放濁的詩詞 包含放濁的古詩詞(8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