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接聞的詩詞(662首)
341
《上執政四十韻》 元·雅琥
圣主飛龍日,求賢似拾珍。
典謨皆故老,登用必元臣。
日月當黃道,風云擁紫宸。
華封歸帝力,壽域囿吾民。
342
《經漂母墓》 明·陳鳴鶴
淮陰春雨里,杜宇不堪聞。
十日王孫飯,千秋漂母墳。
山吞濉水月,地接廣陵云。
感激懷知己,無言對夕曛。
344
《吳江晚泊》 明·道原法師
風壤三洲接,江湖一水分。
虹消滄海雨,日落洞庭云。
客意終難盡,漁歌不厭聞。
長思陸魯望,不出可忘君。
346
《甘露寺》 明·顧元慶
絕壁倚江濱,千峰帶夕曛。
斷岡余王氣,古鑊隱雷文。
滄海風煙接,高城鼓角聞。
上方蕭索盡,一塔出塵氛。
347
《楸子樹》 明·郭登
窗前新栽楸子樹,去歲移自東君家。
根深土凍重莫致,挽以兩犍載一車。
方經旬日即蓓蕾,秋深結子如丹砂。
人言此特余氣耳,來歲未必能芬葩。
348
《紫陌行》 明·韓上桂
圣朝明日麗中天,漢代祥云接御煙。
百二關河開錦繡,三千龍虎護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孌,洛渭風塵同眷戀。
但學吹簫駕碧空,豈惜鳴鑾買歌扇。
349
《河渾渾(并序)》 明·黃哲
河渾渾,發昆侖。
度沙磧,經中原,噴薄砥柱排龍門,環嵩絕華熊虎奔。
君不聞漢家博望初尋源,揚旌遠涉西塞垣。
窮探幽討事奇絕,云是天津銀潢之所接。
353
《奉同鐵崖賦寄玉山》 明·李廷臣
玉山溪路接仙源,漁郎系舟老樹根。
望海樓臺浮遠市,開門湖水落清尊。
珠光弄月寒丹室,石氣酣云暖藥園。
聞說鐵仙曾此宿,吹簫清夜洞庭翻。
354
《送李順文》 明·李延興
維齊古青州,其地山水秀。
嘗遭國大侵,夾輔猶腋肘。
宅土稱上腴,財賦等浙右。
奇閫久乃隳,完城失封守。
355
《題王晉卿春曉圖》 明·林環
憶昔扁舟經洞庭,夜涼落月潮水平。
舟行數里不知遠,隔林隱隱聞雞聲。
推篷起視西山麓,煙景微茫接溪曲。
芳草依稀謝朓村,綠樹深沉子真谷。
356
《盛山紀事》 明·林俊
朐霜青白雁群,小堂對柏日西曛。
繁星江接巴文水,淡墨山開盛字云。
井切三潮兵幸洗,岡當一火玉為焚。
具知野骨封候暐,靜夜冤聲觸處聞。
357
《春夜省內寓直》 明·劉繪
月轉周廬映宿光,煙飄漢署引仙郎。
初披御府黃門被,已接天衣侍女香。
窗前鐘報知長樂,戶外鈴懸是建章。
銀浦初飛披南館,羽林宿衛周廬滿。
358
《送駕北征》 明·劉溥
正統十四年,秋七月甲午,皇帝提大兵,親行討北虜。
其晨日旁氣,中黑外如火。
北風轉旗腳,獵獵不停舞。
此行為宗社,倉卒出未預。
359
《張烈婦》 明·陸師道
抱璧置泥涂,皎然質不泯。
菖蒲九節花,雖死常流芬。
十三學裁衣,十六誦詩書。
十七婦道成,十八為君妻。
* 關于接聞的詩詞 描寫接聞的詩詞 帶有接聞的詩詞 包含接聞的古詩詞(66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