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堅蘆竹杖,入用自龜堂。挺節冰霜後,論交歲月長。心空無寵辱,時異有行藏。老病登臨少,何妨日倚床。
三尺青蛇冷劍铓,百跗委蛻像生黃。分來上界金神節,堅起平生鐵脊梁。千步已穿蘿逕月,一棱猶帶柏臺霜。小煩拄到王碼壇了,歸化為龍亦未量。
應念衰翁老且疲,年來跬步要扶持。鐵為拄杖勞相寄,全勝花前只杖藜。
靈藤為拄杖,白凈色如銀。得自高僧手,將扶病客身。春游不騎馬,夜會亦呈人。持此歸山去,深宜戴角巾。
拄杖鄰僧與,殊常不可名。一條黳玉重,百兩紫金輕。有乳盤春力,無心合道情。惟宜高處著,將寄謝宣城。
豪情抱負
柳真齡字安期,閩人也。家寶一鐵拄杖,如ω栗木,牙節宛轉天成,中空有簧,行輒微響。柳云得之浙中,相傳王審知以遺錢镠,镠以賜一僧。柳偶得之以遺余,作此詩謝之。
雨漬嵐侵蘚暈重,石砮楛矢正相同;取從萬里鯨波路,來伴三山鶴發翁。雪上有時留醉草,花前隨處打殘紅。化龍徑去吾何憾,且與人間作歲豐。
拄杖當年盛得名,一枝尚覺百金輕。老人不復須春草,只要攜渠處處行。
放翁拄杖具神通,蜀棧吳山興未窮。昨夜夢中行萬里,蓮華峰上聽松風。
吾嘗評拄杖,妙處在輕堅。何日提攜汝,同登入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