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悠然目的詩詞(138首)

    61 《送陳養晦赴松陽校官》 宋·戴表元

    書生不用世,什九隱儒官。
    抱璞豈不佳,居貧良獨難。
    陳子剡中秀,盛年早彈冠。
    嘗搴丹丘云,亦窺滄海瀾。

    62 《三月初五日同諸友自城南游水西書事》 宋·方回

    步出城南門,衣袂飄和風。
    風中有花香,不問紫與紅。
    萬山似無罅,一水能自通。
    插云石色古,噴雪灘聲雄。

    63 《九日會王修竹西樓預坐者七人以落霞與孤鶩齊》 宋·黃庚

    冉冉五云深,山西日光薄,登樓集群賢,縱目天宇廓。
    落木悲徂年,寒光照杯酌。
    浩歌興悠然,意行非澗壑。

    64 《次韻吳伯庸竹間梅花十絕》 宋·釋紹嵩

    攜茶時復過幽亭,寄目悠然上杳冥。
    好是園林爭秀發,梅花白白竹青青。

    65 《解舟》 宋·釋紹嵩

    落日放船好,長河水接天。
    遠林翻急吹,孤棹正悠然。
    風攪平云陣,波輕片雪連。
    前村鴉噪斷,極目仰聯翩。

    66 《空廬》 宋·釋文珦

    荒徑草青青,空廬未始扃。
    好山皆在目,無事可勞形。
    已信虛空講,何妨樹石聽。
    悠然朝復莫,真道自相冥。

    67 《緣識》 宋·宋太宗

    靈無知大道,極意思悠然。
    摩日云中雁,瀟湘水似天。
    孤峰高遠近,寶月瑩團圓。
    信解明開悟,青霄在目前。

    68 《逍遙詠》 宋·宋太宗

    虛無知大道,極意思悠然。
    摩日云中雁,瀟湘水似天。
    孤峰高遠近,寶月瑩團圓。
    信解明開悟,青霄在目前。

    69 《方氏墓廬扁曰白云飛處》 宋·薛嵎

    諸峰互隱蔽,一望一增悲。
    觸目易成感,思親無盡時。
    松扉陰似雨,翁仲立如癡。
    出岫亦何意,悠然自不知。

    70 《公余野立》 宋·曾豐

    文書聊卻掃,耳目且恢張。
    海大水歸往,山深云退藏。
    春雷溫也厲,晦月闇而間。
    萬象相關處,悠然興味長。

    71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72 《游泰山六首》 唐·李白

    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泰山組詩

    73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74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75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76 《上林賦》 兩漢·司馬相如

    亡是公聽然而笑曰:“楚則失矣,而齊亦未為得也。
    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
    封疆畫界者,非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齊列為東藩,而外私肅慎,捐國逾限,越海而田,其于義固未可也。

    寫景敘事

    77 《古風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誰陳?
    王風委蔓草。

    組詩

    78 《室思》 魏晉·徐干

    沉陰結愁憂,愁憂為誰興?
    念與君相別,各在天一方。
    良會未有期,中心摧且傷。
    不聊憂餐食,慊慊常饑空。

    古詩三百首思念

    79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80 《治安疏》 明·海瑞

    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奏疏

    * 關于悠然目的詩詞 描寫悠然目的詩詞 帶有悠然目的詩詞 包含悠然目的古詩詞(13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