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性學的詩詞(451首)

    161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162 《斗百花·滿搦宮腰纖細》 宋·柳永

    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
    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
    初學嚴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
    舉措多嬌媚。

    新婚生活

    163 《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般涉調)》 宋·張先

    輕牙低掌隨聲聽。
    合調破空云自凝。
    姝娘翠黛有人描,瓊女分鬟待誰并。
    弄妝俱學閑心性。
    固向鸞臺同照影。
    雙頭蓮子一時花,天碧秋池水如鏡。

    164 《木蘭花令》 宋·黃庭堅

    可憐翡翠隨雞走。
    學綰雙鬟年紀小。
    見來行待惡憐伊,心性嬌癡空解笑。
    紅蕖照映霜林表。
    楊柳舞風腰裊裊。
    衾余枕剩盡相容,只是老人難再少。

    165 《謁金門(諸公要予出郊)》 宋·王千秋

    春漠漠。
    何處養花張幕。
    佩冷香殘天一角。
    忍看羅袖薄。
    兩兩鴛鴦難學。
    六六錦鱗空托。
    趁有余妍須細酌。
    東風情性惡。

    166 《洞仙歌(憶別)》 宋·李流謙

    云窗霧閣,塵滿題詩處。
    枝上流鶯解人語。
    道別來、知否瘦盡花枝,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
    平生鷗鷺性,細雨疏煙,慣了江頭自來去。

    167 《浣溪沙》 宋·呂勝己

    直系腰圍鶴間霞。
    雙垂項帕鳳穿花。
    新妝全學內人家。
    惠性芳心誰得似,饒嗔□惡也還他。
    只消凡事與饒些。

    168 《樂語》 宋·王義山

    ◎壽崇節致語隆興府
    萬年介壽,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寵周臣之宴。
    頌聲交作,協氣橫流。
    與天同心,為民立命。

    169 《洞仙歌(柳)》 宋·蔣捷

    枝枝葉葉,受東風調弄。
    便是鶯穿也微動。
    自鵝黃千縷,數到飛綿,閑無事,誰管將春迎送。
    輕柔心性在,教得游人,酒舞花吟恣狂縱。

    170 《送棋僧惟照》 宋·文同

    學成九章開方訣,誦得一行乘除詩,自然天性曉絕藝,可敵國手應吾師。
    窗前橫榻擁爐處,門外大雪壓屋時,獨翻舊局辨錯著,冷笑古人心許誰?

    171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172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73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74 《柳子厚墓志銘》 唐·韓愈

    子厚,諱宗元。
    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
    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

    古文觀止墓志銘哀悼贊頌

    175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宋·蘇軾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
    圣明天縱,學問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為。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于醫手,方多傳于古人。

    古文觀止奏議

    176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
    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
    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觀止哲學理論

    177 《登徒子好色賦》 先秦·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
    愿王勿與出入后宮。
    "
    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

    寫人

    178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179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180 《霍光傳(節選)》 兩漢·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

    傳記

    * 關于性學的詩詞 描寫性學的詩詞 帶有性學的詩詞 包含性學的古詩詞(45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