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忽通的詩詞(645首)
501
《寄晁以道》 宋·陳師道
兩官俱為鄰,常若千里遠。
經年不通書,子孰知我懶。
相期宇宙外,肯復校繁簡。
我愚亦知此,子意豈不滿。
502
《少華山》 宋·李廌
少華連延翠煙永,細路緣云上高頂。
奇峰西奔入秦蜀,幽谷南通接荊郢。
昔年蛟龍忽變化,怒蹙山巔壓州境。
山靈吐怪助豪強,地軸狂推如轉梗。
504
《寄贈張叔靖》 宋·鄭剛中
堂堂張侯好眉宇,照人冰玉無塵土。
憶初解后共杯盤,姓字示通心已許。
參商別后各天涯,屈指流年不勝數。
何知策馬忽樂來,扣我柴扉敘寒暑。
505
《風俗》 宋·鄭剛中
民生各異俗,王制論不詭。
惟茲封州郡,山之一谷爾。
麥秋無青黃,霜冬有紅紫。
嗜好既殊尚,言語亦相抵。
506
《憶書》 宋·鄭剛中
先子晚漂泊,家藏無全書。
屋壁零落者,雨壞鼠竊馀。
余生苦嗜古,葺漢十載逾。
上自大父來,手澤之沾濡。
507
《游西山》 宋·鄭剛中
我來西江邊,兀坐閱寒暑。
水外有佳處,欲往興輒阻。
昨朝主人閑,聯轡臨洲渚。
開船入江云,絕渡不須櫓。
508
《哭陳興宗先生三首》 宋·鄧肅
森森松竹鎖春風,半掩柴門一徑通。
獨步水云情似鶴,對人談論氣如虹。
詩書當日三冬富,光燄他時萬丈雄。
忽馭冷風徑歸去,長庚依舊耿秋空。
509
《哭施叔異》 宋·鄧肅
天上樓成求后筆,今古共嗟李長吉。
那知施侯更可憐,只向人間二十一。
平生疾惡端如讎,高視青衫氣橫秋。
豈惟落筆動驚俗,政事入眼無全牛。
511
《賦韓叔夏雪齋》 宋·胡寅
君不見齊王筑宮夸孟子,瑤殿珠階千柱啟。
只知歌舞暖娥眉,君未能賢寧樂此。
又不見玉局文章萬丈光,七年忍凍吟黃岡。
忽騎白鳳凌天去,江上空余一草堂。
513
《再和制帥》 宋·王之望
露宿風餐走部封,要詢民瘼下情通。
消磨光景驅馳裹,疲弊精神倥惚中。
珠玉忽收千里贈,塵埃頓洗一襟空。
病余快覺心情爽,愈卻頭風耳不聾。
514
《又和》 宋·王之望
勝游每恨不相同,郵遞猶欣日日通。
玉帳未容佳境到,云山已在好詩中。
靈珠忽富千金贈,凡馬堪嗟萬古空。
展卷高吟知幾過,大音一震耳根聾。
515
《和制帥》 宋·王之望
按部經時走四封,云山有路寶巖通。
普賢相對圓光裹,摩詰不離方丈中。
喜有篇章交寄遠,恨無羽翼可凌空。
來詩忽作蛟龍吼,三日能令兩耳聾。
516
《和制帥》 宋·王之望
力求見佛上天梯,忽睹光明志意學。
華藏神通驚變現,臺山公案好拈提。
太沖漫作三都賦,子美全無一字題。
今日諸賢賡妙句,強驅駑駕力難齊。
517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518
《別臨邛知縣李允成》 宋·李流謙
周公山前傾蓋時,再歲通家同骨肉。
紫巖樓畔又從容,四方上下如相逐。
另來每恨無見日,要見夙緣償未足。
公來臨邛弄鳴琴,一官季氏仍寮末。
519
《峽中賦百韻》 宋·李流謙
振奇欲何夸,頗疑造物者。
兩山擘其間,放此江東瀉。
不知太古前,宇宙孰壞冶。
疏鑿著夏書,固自人力假。
520
《七曲祠》 宋·李流謙
天生絕代英,夢想見儀形。
桂殿風凝綠,苔宮雨護青。
云雷通翕忽,洞穴閟陰靈。
只有丹心苦,聊將托杳冥。
* 關于忽通的詩詞 描寫忽通的詩詞 帶有忽通的詩詞 包含忽通的古詩詞(64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