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憂國憂民的詩詞(248首)

    1 《順治歸山詩》 清·愛新覺羅·福臨

    天下從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

    2 《海首座號怒濤》 宋·釋智愚

    憂國憂民日夜驚,攧天攧地作雷鳴。
    子胥此去休煩惱,百谷來朝一樣清。

    3 《郡檄子肅檢視旱田以詩寄之》 宋·趙蕃

    是邦且熟無多收,況于水旱相為憂。
    使君奏課避非實,檄公按視臨田疇。
    民聞公來相告語,活國憂民公自許。
    平時愛我如恐傷,今胡不能為輕賦。

    4 《送王國博赴江南提刑》 宋·魏野

    圣主憂民意,過于民自憂。
    一麾常慎選,八使更親求。
    車馬皆新賜,江山半舊游。
    蠻旌飄后騎,水駑下仙舟。
    貧愛憐吾道,寬思雪楚囚。
    莫忘相送處,村店凍溪頭。

    5 《次韻子由績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國》 宋·黃庭堅

    種萱盈九畹,蘇子憂國病。
    炎蒸臥百戰,山立有余勁。
    斯人廊廟器,不合從遠屏。
    江湖搖歸心,毛發侵老境。

    6 《己酉正月大風寒米價騰踴菜色之民皇皇于道感》 宋·鄭剛中

    昏昏日影有還無,謾誕春風勢力粗。
    品物固知春用意,細民其奈米如珠。
    未相秦越嘗憂國,不再皋夔愧服儒。
    骨髓有奇深自負,緘封無路薦區區。

    7 《太師中書令魏國公冊贈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趙挽》 宋·王禹偁

    重位經三入,高年過七旬。
    有言皆為國,無日不憂民。
    溫樹蕭蕭影,甘棠漠漠春。
    遙知神德廟,配饗更何人。

    8 《陪閻安撫觀開漕河》 宋·項安世

    為民行水不妨農,為國憂民不費公。
    肯趁好天招惡客,能于舊貫立新功。
    山頭石埭千年計,海上靈查八月通,只恐濟川舟楫快,使君難滯郢城中。

    9 《籌思亭》 宋·王安石

    昔人何計亦何思,許國憂民適此時。
    寓興中園為遠趣,托名華榜有新詩。
    數株碧柳蒼苔地,一丈紅蕖淥水池。
    坐聽楚謠知歲美,想銜杯酒問花期。

    10 《洊饑之余復苦久雨感嘆有作》 宋·陸游

    道傍襁負去何之?積雨仍愁麥不支。
    為國憂民空激烈,殺身報主已差池。
    屬饜糠麧猶多愧,徙倚柴荊只自悲。
    十載西游無惡歲,羨他岷下足蹲鴟。

    11 《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二首》 宋·曾鞏

    愛國憂民有古風,米鹽親省尚嫌慵。
    袞袞天上歸何晚,霖雨人間望正濃。
    三少官儀雖赫赫,五湖心事背容容。
    角巾藜杖經行處,知在云山第幾重。

    12 《三閭大夫贊》 宋·王柏

    愛國憂民感慨深,沅湘浩浩魄沈沈。
    懷沙哀郢成何事,日月爭光只此心。

    13 《哭青溪倪太宰先生》 明·李東陽

    握手藤床肉未寒,重來不覺淚汍瀾。
    山川一代英靈盡,人物三朝作養難。
    班史舊編家繼有,山公新啟世傳看。
    平生愛國憂民意,仕路誰堪語肺肝。

    14 《愿月得雨兼旬秋旸人望已切再和前韻》 宋·陳普

    須識光風霽月心,愛君憂國慮民深。
    江南一夜千倉廩,再拜雙眸重照臨。

    15 《岳陽樓記》 宋·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辭賦精選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寫景抒情愛國

    16 《正月》 先秦·佚名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民之訛言,亦孔之將。
    念我獨兮,憂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憂以癢。

    詩經抒情怨刺

    17 《民勞》 先秦·佚名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詩經農民

    18 《勾踐滅吳》 先秦·佚名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高中文言文勵志歷史故事

    19 《視民詩》 唐·柳宗元

    帝視民情,匪幽匪明。
    慘或在腹,已如色聲。
    亦無動威,亦無止力。

    婦女閨怨抒情

    20 《范資政移鎮杭州一百韻》 宋·金君卿

    圣門高弟游淵源,當時所得惟十賢。
    科張言行政與學,兼此四者誰能然。
    公含天資得具美,出文入武材謨全。
    軒昂盛時進以道,行高德鉅齊回騫。

    * 關于憂國憂民的詩詞 描寫憂國憂民的詩詞 帶有憂國憂民的詩詞 包含憂國憂民的古詩詞(24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