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忘神的詩詞(865首)

    281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寫人美人

    282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283 《促織》 清·蒲松齡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
    令以責之里正。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高中文言文敘事小說抒懷憤懣

    284 《胡笳十八拍》 兩漢·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敘事長詩感傷人生樂曲

    285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286 《長門賦·并序》 兩漢·司馬相如

    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
    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
    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
    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幸。

    寫景抒情女性感情騷體賦

    287 《太上感應篇》 宋·李昌齡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宗教勸善

    288 《青衫濕遍·悼亡》 清·納蘭性德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
    憶生來、小膽怯空房。
    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

    離別凄婉哀愁

    289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290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291 《夢登河漢》 宋·梅堯臣

    夜夢上河漢,星辰布其傍。
    位次稍能辯,羅列爭光芒。
    自箕歷牛女,與斗直相當。
    既悟到上天,百事應可詳。

    想象抒懷憤懣

    292 《觀楊之美畫》 宋·梅堯臣

    天官乘車建朱旗,赤旛前亞風卷披。
    二龍緩駕蒼髯垂,印箱傍挈文籍隨。
    雙驂推軛如畏遲,行從冠服多威儀。
    水官自有真龍騎,兩佐并跨鯨尾螭。

    宋詞精選寫雨聲音孤獨

    293 《入如來禪》 明·朱元璋

    師心好善善心淵,宿因曠作今復堅。
    與佛同生極樂天,觀空利物來東邊。
    目有神光頂相圓,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談般若生紅蓮,周旋俯仰皆幽玄。

    菊花抒懷

    294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295 《陌上桑》 魏晉·曹操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296 《九歌 山鬼》 先秦·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2]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3]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297 《好了歌》 清·曹雪芹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298 《飲酒》 宋·楊萬里

    今日偶不飲,無事亦有思。
    偶然舉一杯,事至我不知。
    豈獨忘萬事,此身亦如遺。
    此酒本何物,秫先麴還隨。

    299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唐·韋應物

    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疴近消散,嘉賓復滿堂。
    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唐詩三百首

    300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 宋·文天祥

    久矣忘榮辱,今茲一死生。
    理明心自裕,神定氣還清。
    欲了男兒事,幾無妻子情。
    出門天宇闊,一笑暮云橫。

    * 關于忘神的詩詞 描寫忘神的詩詞 帶有忘神的詩詞 包含忘神的古詩詞(86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