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得道身的詩詞(1355首)

    241 《贈廣信醫博士陳云泉》 宋·艾性夫

    見說云泉深又深,定知巢入梅棠林。
    君醫尚副窮時愿,吾道全孤壯歲心。
    藥籠有方玄白發,莧腸無分服黃金。
    近來覓得安身法,諸老先生夜氣箴。

    242 《送師道弟調選》 宋·陳宓

    三年試邑似從軍,救過何心望策勛。
    但得當時無愧怍,便知后日有芳芬。
    身名莫嘆行將老,學業由來進在勤。
    子到長安謹交友,杜門切勿混蕕薰。

    243 《送師道弟守德慶》 宋·陳宓

    乃父高皇侍從臣,汝今潛邸牧疲民。
    天低日近偏臨照,士曠人稀費撫循。
    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
    舟來勿寄南方物,只寄平反愜老親。

    244 《飲興道觀有感五首》 宋·方回

    山門蘚獸石嶙峋,三耳翁今去幾春。
    螻蟻與誰頻作夢,茯苓應更長如人。
    土饅頭里無仙骨,金仆姑邊尚戰塵。
    焉得亦如酒家叟,一茅庵住自由身。

    245 《袁從道山廬三首》 宋·葛紹體

    日月久棲遲,姓名誰得知。
    頭戴世儒冠,身著山人衣。
    峻頷帶薄髭,瘦骨撐疎眉。
    青編口能誦,白飯手自炊。

    246 《五月十二日晚登平云亭得平字齊字》 宋·郭印

    磴道穿喬木,危亭喜杖藜。
    郊原春樹暗,井邑暮煙低。
    日沒牛羊下,山空鳥雀啼。
    超然塵世外,身與白云齊。

    247 《張持道生辰二首》 宋·郭印

    西南英譽滿簪紳,安富尊榮孰儗倫。
    世上種成無限果,人間贏得自由身。
    手提日月超千劫,心隘乾坤等一塵。
    塵笑盈庭爭祝頌,兒童猶復詠松椿。

    248 《辛順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 宋·李復

    少年游嵩丘,登高吾獨見。
    西游渡隴坂,脫屣古河縣。
    削發俗網裂,絕味諸漏斷。
    臥脅三十年,凝塵滿羌簟。

    249 《別劉寺簿子澄赴州倅》 宋·彭龜年

    新蟬鳴高柳,輕鷗弄晴川。
    浮家作遠游,觴熱豈所便。
    武昌古都會,形勝兩國肩。
    貔貅雜民居,烽火照敵邊。

    250 《偈頌一百零二首》 宋·釋慧遠

    大哉釋迦文,生下便作怪。
    南北東西行,點胸也忒殺。
    棄舍輪王位,反受父母拜。
    六載向雪山,精進修凈戒。

    251 《贈道士褚雪巘》 宋·釋文珦

    褚君樂嘉撾,門徑多青蕪。
    心同水月皎,身與山云俱。
    古壁懸篆籀,不愛燒藥爐。
    南華註已畢,終然得玄珠。

    252 《禪人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虛空借得作身,萬象相隨為伴。
    縱橫人道十成,點檢誰知一半。
    看看青山崢嶸,白云零亂。
    里許牧童歸未歸,鐵牛一掣金繩斷。

    253 《歷道人字弗云》 宋·釋智愚

    身隨虛空如夢覺,萬機截斷任天真。
    單單留得娘生口,個事如何說向人。

    254 《離騷》 先秦·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高中文言文楚辭寫人愛國勵志憂國憂民

    255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256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257 《爭臣論》 唐·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258 《天問》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楚辭

    259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26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得道身的詩詞 描寫得道身的詩詞 帶有得道身的詩詞 包含得道身的古詩詞(13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