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底鏡的詩詞(254首)

    141 《穿山月巖》 宋·胡仲威

    石磴崎嵌□□□,坐來心跡自雙清。
    不知渾沌何年鑒,便有嬋娟一鏡膽。
    周穆馬蹄何寂寞,謝公屐齒□□□。
    □然欲御長風□,□□煙云腳底生。

    142 《賦情》 宋·慧姞

    自憐新髻好,對鏡久夷猶。
    回首瞥見郎,含羞整搔頭。
    花間并郎行,低說夜來話。
    蝴蝶學嬌閣,飛來傍裙帶。
    羨殺葉底花,色嬌香不漏。
    安得郎如葉,長將玉肌覆。

    143 《題惠泉寄知軍郎中》 宋·句龍緯

    崎嶇荊門山,叢起為東隘。
    陽岡盤氣勢,陰竇融液脈。
    源濯云根移,流噴石罅拆。
    呀呀兩岸間,平澗才數席。

    144 《妾薄命》 宋·毛直方

    妾肌如玉顏如花,長眉窈窈青山斜。
    深閨學成新婦禮,鏡鸞不與留年豐。
    昨朝東鄰裁嫁認,今朝西鄰催結褵。
    自鄰孤燈照春夢,年年風雨梨花時,

    145 《南坡不以科目自累而以風雅處鳴請余為賦》 宋·沈說

    鳳銜科詔出祥云,底事儒林有逸民。
    四海聲名難著我,一坡風月正宜人。
    鏡留白發非遮俗,家釀黃柑可接春。
    只許詩朋自來往,素袍青履華陽巾。

    146 《次韻永堂》 宋·沈說

    鶯聲未改春,葉底一蟬新。
    幻境老無夢,醉鄉詩有神。
    整巾因把鏡,懶語怕逢人。
    似此衰遲者,勞君料理頻。

    147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菩提無樹鏡非臺,虛凈光明不受埃。
    照處易分雪里粉,轉時難辨墨中煤。
    鳥歸無影樹頭宿,華在不萌枝上開。
    際會風云底時節,寒梭出蟄一聲雷。

    148 《越問·越釀》 宋·孫因

    揚州之種宜稻兮,越土最其所宜。
    稬種居其十六兮,又稻品之最奇,自海上以漂來兮,伊仙公之遺育。
    別黃秈與金釵兮,紫珠貫而累累。

    149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150 《龍潭禱雨紀事》 宋·楊幼輿

    戴星躡履謁靈祠,俯瞰龍宮映綠漪。
    鏡樣清潭三百尺,峰巒環繞聳蒼碧。
    道旁野老忽長噓,昔也原為安民居。
    嫂笑小姑借梳掠,插梳橫耳走送卻。

    151 《倦尋芳 春詞》 元·洪希文

    臥鴨爐邊,翔鴛屏底,正斷腸處。
    煙草風花,妝點春愁無數。
    貪睡海棠酣暈臉,欹眠楊柳狂飛絮。
    倚東風,子規叫月,亂鶯啼樹。

    152 《探蓮曲》 明·韓邦靖

    江南七月蓮花開,江上女兒采蓮來。
    桃頰雙垂映秋水,菱歌一曲望春臺。
    春臺一望隔千山,征客秦關更楚關。
    妾意如舟元不定,郎行似水何時還。

    153 《紫陌行》 明·韓上桂

    圣朝明日麗中天,漢代祥云接御煙。
    百二關河開錦繡,三千龍虎護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孌,洛渭風塵同眷戀。
    但學吹簫駕碧空,豈惜鳴鑾買歌扇。

    154 《白苧詞》 明·黃哲

    長洲宮中花月輝,彩云夜傍瓊樓飛。
    吳姬娉婷白苧衣,揚蘭拂蕙春風歸。
    花籌傳觴注紅玉,月鏡當筵掩明燭。
    低環按節宮調促,嫣然一轉亂心曲。

    155 《十二月樂章》 未知·李德

    正月東方日出香茸茸,長條短條花眼紅。
    柔云弱雨暗填空,茫茫蝴蝶破春風。
    鸞帕抹煙山夢濃,蕭颯愁思開暝容。
    江頭溘溘水聲動,微和著柳黃金重。

    156 《送沙門繼徹游京寺》 明·劉績

    芳蘭不怨秋,幽桂不媚春。
    拂拭片月心,斗藪孤鶴身。
    采珠須采蒨,懷玉休懷珉。
    當思鏡中淥,歸濯屐底塵。

    157 《古意》 明·劉崧

    仙女不照鏡,愁來看深井。
    井底那得風,搖波亂人影。

    158 《舟行歸思》 明·吳稼竳

    大江日夜水粼粼,飛盡楊花不見春。
    枕畔獨吟愁里客,鏡前雙笑夢中身。
    生能無累龐居士,老未忘情白舍人。
    兒女團欒歸便得,底教歌榭暗流塵。

    159 《寄武氏園居即事》 明·雪浪法師

    雨后微風不度池,柳條猶拂鏡中絲。
    憑闌只與禽魚共,水底月明方自知。

    160 《清明約友游昆山(二十四韻)》 明·易恒

    是日期而至者五人,不期而至者一人,期而不至者二人,袁校書子英、余道士復初。
    實洪武十五年壬戌閏二月十六日。
    老逢節序感流年,聊復追游愧昔賢。

    * 關于底鏡的詩詞 描寫底鏡的詩詞 帶有底鏡的詩詞 包含底鏡的古詩詞(25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