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底腳的詩詞(252首)
181
《登妙峰閣》 宋·鄧肅
維舟古木陰,故人能倒屣。
相攜步高閣,千尺夸雄偉。
雨余天氣清,宇宙空如洗。
對面碧玉峰,去天不盈咫。
182
《黃楊巖》 宋·鄧肅
石壁巉巖驚鬼劃,異草幽花鎖春色。
群山迤邐不能高,突兀獨磨霄漢碧。
芒鞋千尺上崔嵬,手摘星辰腳底雷。
撥破煙云得洞戶,醉眼恐是天門開。
184
《游虎丘次仲甄韻》 宋·李流謙
逢山到處為遲留,行到東南第幾州。
終古香燈憑像教,可人軒戶稱山丘。
苔封鐵色千尋壁,日麗云章百尺樓。
腳底全吳何足小,待將八極恣浮游。
185
《月夜泛舟》 宋·李流謙
苦雨邊日夜,佳月遭薄蝕。
晚風散積靄,水天忽改碧。
江皋放幽步,露下襟袂濕。
劃然湖海興,如驥不受勒。
186
《跋正法眼藏》 宋·樓鑰
正法眼藏當時滅卻,那得許多落落索索。
問著則差,答著則錯。
喝也喝不住,棒也打不著。
妙喜更得工夫,時與下個注腳。
休休休,莫莫莫。
若要拈花微笑底事,不二法門也低一著。
187
《游白石巖》 宋·樓鑰
我游仙都觀獨峰,轍跡雖在車不通。
鼎湖望極幾怊悵,悵無羽翮凌天風。
茲來樂成望白石,玉甑突兀摩蒼穹。
人言真人老聘裔,鑿開洞府遺仙蹤。
188
《青林》 宋·樓鑰
郡齋偶休沐,驅車出西城。
依依山水佳,蕭蕭松柏聲。
雪余春意動,新綠生坳泓。
行行到青林,老眼增雙明。
189
《和漢老弟迎春》 宋·虞儔
青旂小隊喚渠頻,新歷先看早二旬。
羯鼓催花夸敏捷,舞腰回雪斗精神。
燕飛欲傍釵頭月,雁過才歸陌上人。
誰道土牛鞭不動,也能腳底散陽春。
191
《贈彈琴李晞尹》 宋·趙蕃
臨川郡古多奇跡,嚴黎已老裘父沒。
江山縱是詩得摹,峨峨洋洋亦其物。
謫仙幾世之云仍,平生嗜渠如嗜文。
光風霽月胸次有,渭北江東腳底頻。
忽來過我今幾日,擬欲贈行空四壁。
臨分謾與一篇詩,箏笛紛紛敢謂知。
192
《寄喬益公》 宋·岳珂
峨峨杰閣凌西清,高排云漢垂日星。
千年福地開殊庭,絳節中一朝百靈。
屬車小儒風埃底,歲一周星陪豹尾。
有眼示識奎壁寒,有腳未踏仙晨班。
195
《送耐翁住天柱延恩》 宋·王柏
換卻鉗鎚過赤城,先聲知已沸騰騰。
當機棒喝須端的,護法神通莫盡憑。
腳底涌泉同瑩潔,脊梁天柱共崚嶒。
果符鼓棹滄溟句,海角元來欠一燈。
196
《鄱陽湖》 宋·周弼
鄱陽湖浸東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萬頃。
我昔乘槎渤澥間,眇視天溟坎蛙井。
浪何為而起於青云之底,日何為而碎於泥沙之里。
太極初分一物無,天水相包若雞子。
197
《次韻閒中》 宋·方岳
玲瓏奈轡系絨鞍,付與詩人洗眼看。
老子只憑雙腳健,梅花相對一溪寒。
吾生焉往不三黜,此樂未央并四難。
并與竹間孤鶴語,倦飛底用插修翰。
198
《三井》 宋·陳著
兩崖削鐵上擎空,下有靈潭與井同。
龍出世時磐石透,水無底處洞天通。
余波噴作雷霆怒,大旱騰為霖雨功。
兄弟相攜看奇跡,腳跟牢立嶮巇中。
199
《次韻齡叟》 宋·陳著
儒酸自是分當窮,老退非干勢不容。
并日莫留饞半菽,余生休說壽三松。
眼中落落同人少,腳底兢兢坎險重。
惟有靈山老吟友,暗中心事兩云龍。
200
《贈定軒游季升》 宋·姚勉
海風吹潮濁如泥,咫尺不辨魚與龜。
秋潭表里冰鏡凈,下瞰直可莖須眉。
乃知有萬不齊物,心到定處皆能窺。
君心久矣波不起,天地不逃圓鏡里。
* 關于底腳的詩詞 描寫底腳的詩詞 帶有底腳的詩詞 包含底腳的古詩詞(25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