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底物的詩詞(615首)

    41 《八月二十六日雨后呈沅陵教授》 宋·趙蕃

    秋風比已涼如水,秋日還能熱似焚。
    驟對碧云成突兀,忽看快雨灑繽紛。
    梧應留響中宵聽,菊為韜香九日聞。
    排遣羇愁消底物,要君詩律張吾軍。

    42 《小春六花·李花》 宋·岳珂

    一枝眼底物華新,翠袖清霜更可人。
    靚色不須夸縞夜,韶容聊復返青春。
    日烘有意姿仍潔,露洗無言態更真。
    不趁繁華更孤迥,為君喚起雪精神。

    43 《次韻連通州禱雨彌勒像二絕句》 宋·項安世

    欲呼彌勒下天宮,云葉森森意已濃。
    塵世為霖消底物,葛陂龍是向來筇。

    44 《春來》 宋·陳棣

    春來底物最先知,凍蝶癡蜂便欲飛。
    好雨應時生地脈,迅雷剖蟄震天威。
    光風艷艷翔空闊,和氣駸駸發細微。
    解道蒼苔紅藥句,令人卻憶謝玄暉。

    45 《四安道中所見》 宋·牟巘五

    支離病骨倦泥行,拎向蓬窗睡到明。
    繞鬢秋蚊故相惱,更求底物是親情。

    46 《澗底松-念寒俊也》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

    47 《次韻子由柳湖感物》 宋·蘇軾

    憶昔子美在東屯,數間茅屋蒼山根。
    嘲吟草木調蠻獠,欲與猿鳥爭啾喧。
    子今憔悴眾所棄,驅馬獨出無往還。
    惟有柳湖萬株柳,清陰與子供朝昏。

    48 《嘉川舖遇小雨景物尤奇》 宋·陸游

    一春客路厭風埃,小雨山行亦樂哉!危棧巧依青嶂出,飛花并下綠巖來。
    面前云氣翔孤鳳,腳底江聲轉疾雷。
    堪笑書生輕性命,每逢險處更徘徊。

    49 《寄謝蜀帥表起巖尚書閣學寄贈藥物二首》 宋·楊萬里

    拋官歸隱七經年,睡殺山云笑殺天。
    剩雨殘風黃帽底,顛詩中酒白鷗前。
    少年行路今已矣,厚祿故人書寂然。
    只有錦城表閣學,寄詩贈藥意悁悁。

    50 《阻風鍾家村觀岸傍物花二首》 宋·楊萬里

    殼如蟬蛻濕仍新,那復浮嬉浪底春。
    卻把今身飛照水,不知石上是前身。

    51 《謝景叔惠冬筍雍酥水梨三物》 宋·黃庭堅

    玉人憐我長蔬食,走送廚珍自不嘗。
    秦牛肥膩酥勝雪,漢苑甘泉梨得霜。
    冰底斲春生筍束,豹文解籜饌寒玉。
    見他桃李憶故園,饞獠應殘遶窗竹。

    52 《晨起裴吳二直講過門云鳳閣韓舍人物故作五》 宋·梅堯臣

    平生交友淚,又哭寢門前。
    魯叟不言命,楚人空問天。
    月沉滄海底,星隕太微邊。
    莫恨終埋沒,文章自可傳。

    53 《晨起裴吳二直講過門云鳳閣韓舍人物故作五章》 宋·梅堯臣

    平篲交友淚,又哭寢門前。
    魯叟不言命,楚人空問天。
    月沉滄海底,星隕太微邊。
    莫恨終埋沒,文章自可傳。

    54 《昔陳北山趙南塘二老各有觀物十詠筆力高妙暮》 宋·劉克莊

    天不生斯物,將如凍者何。
    為誰忙作繭,到底化為蛾。
    種至春還育,功于世最多。
    香閨不知織,歲歲賜香羅。

    55 《山堂前庭有奇石數種其狀皆與物形相類在此久》 宋·文同

    海底初生處,扶疏苦未全。
    幾時隨鐵網,流落漢江邊。

    56 《柳湖感物》 宋·蘇轍

    柳湖萬柳作云屯,種時亂插不須根。
    根如臥蛇身合抱,仰視不見蜩蟬喧。
    開花三月亂飛雪,過墻度水無復還。
    窮高極遠風力盡,棄墜泥土顏色昏。

    57 《感物》 宋·姜特立

    今年葉底已藏花,來歲還抽后歲芽。
    代謝乘除無了日,須將定力看浮華。

    58 《觀物四首·蛙》 宋·岳珂

    鳴蛙恰恰地底鳴,池泉深澈池草青。
    秧田正枯須水活,龍骨車翻蛙不驚。
    在池固合憂涸鮒,鼓吹未妨明月步。
    可憐強聒將何為,到底官私不關汝。

    59 《題夏仲昭墨竹橫卷蓋陳緝熙先生故物也》 明·李東陽

    昆山夏老能筆耕,開云種玉看崢嶸。
    千條萬葉入霄漢,世間草木空有名。
    來持瑯玕叫閶闔,坐使燕石無光晶。
    北人貴竹如貴玉,直以高價酬丹青。

    60 《詠物》 宋·陳杰

    天成不挫節根完,底是園工出相端。
    花面索回銀鳳舞,苔身宛轉翠虬蟠。
    由來疏散林壑性,稍就規繩廊廟看。
    至竟負流無改度,霧窗玉立雪籬寒。

    * 關于底物的詩詞 描寫底物的詩詞 帶有底物的詩詞 包含底物的古詩詞(6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