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底法的詩詞(210首)

    161 《宇文滬州挽詩二首》 宋·魏了翁

    篤信寧違俗,質行非近名。
    室無官燭淚,庖有甑法生。
    吏不知廝卒。
    家毋役叟兵。
    茲猶余事耳,徹底是真清。

    162 《寄謝碧云張高士》 宋·程公許

    臨邛自昔多仙才,鶴鳴神丹夜昭回。
    唐鴻都客尤奇俊,飛神碧落超蓬萊。
    宋采石戰強敵摧,少微褒封自公臺。
    心印今復傳云來。

    163 《憶昔行送李成這徵君》 宋·程公許

    憶昔與郡同射策,同舟同館心膠漆。
    萬言人奏甘棄置,賴有湖山好看客。
    歸裝濡滯及黃池,半菽寒菹作除夕。
    慨慷相與期古人,聊復名場借梯級。

    164 《十一月十五日忽苦舌瘍甚不能飲食憊臥一榻戲》 宋·岳珂

    君不見東坡昔步虎溪月,夜聽溪聲廣長舌。
    溪聲不斷流不枯,此段磊落真丈夫。
    一生吾伊換喑嗚,嗟哉三寸予豈無。
    公子縉紳陳禮法,枕曲無思噤如蛤。

    165 《徽宗皇帝讀閣支降御筆贊》 宋·岳珂

    昭回之秘天所示,風行雷歷動一世。
    獨持八柄昭馭貴,馭貴馭富抑共細。
    百年史牒記金匱,木腳東廊果何地。
    誰從六閣得幅紙,朱書旁行儼如此。

    166 《送耐翁住天柱延恩》 宋·王柏

    換卻鉗鎚過赤城,先聲知已沸騰騰。
    當機棒喝須端的,護法神通莫盡憑。
    腳底涌泉同瑩潔,脊梁天柱共崚嶒。
    果符鼓棹滄溟句,海角元來欠一燈。

    167 《贈詩僧》 宋·方岳

    從來佛法無多子,底用芒鞋半九州。
    贏得諸人詩滿袖,草深一丈法堂秋。

    168 《送孫龍谷》 宋·姚勉

    煌煌南方老人星,天邊飛來地上行。
    秀眉方瞳瑣骨聳,升降步履如風輕。
    生平見說勇為義,十指團欒一和氣。
    只今福壽天所報,眼底曾孫家四世。

    169 《留獻之初得孫》 宋·王炎

    藍田美玉驪龍珠,天馬之駒丹鳳雛。
    平生眼底未曾見,物以希有來珍奇,世間尺子乏英骨,{左犭右屯}犬雖多安用為。
    留侯豐下宜有后,更積陰德栽培之。

    170 《益壽美金花》 元·侯善淵

    固窮妙理。
    靜室精思明徹底。
    形釋心凝。
    光鑒寥空*象清。
    法身輕麗。
    皓皓靈陽隨風去。
    歷御中元。
    精郁臨空混帝先。

    171 《王君行丈挽詩》 宋·項安世

    春末樂叟法,秋初仍牧齋。
    無誰問天理,有底厭吾儕。
    簡易逢人樂,虛徐觸事諧。
    忽逢孤絕處,千丈崒高崖。

    172 《送楊主簿》 宋·項安世

    誠齋四海一先生,詩滿江湖以字行。
    正法親傅誰得缽,異聞獨立子趨庭。
    未能暇日詢三得,枉作經年共一城。
    眼底不知離別苦,前途相望似晨星。

    173 《題尚友軒》 宋·張镃

    作乾無如八老詩,古今模思更求誰。
    淵明次及寒山子,太白還同杜拾遺。
    白傅東坡俱可法,涪翁無已總堪師。
    胸中活底仍須悟,若泥陳言卻是癡。

    174 《題陸寬瘦竹卷》 明·李東陽

    江南陸郎瘦于竹,種竹城東玉河曲。
    未論千尺勢能長,剛道兩竿軒也足。
    恥隨桃李斗芳腴,只共松杉伴幽獨。
    茅茨可奈霜雪冷,韋布不受風塵辱。

    175 《中巖十八詠·喚魚潭》 宋·晁公溯

    潭水清見底,老僧來喚魚。
    與渠同法食,持缽施齋余。

    176 《再用前韻三首》 宋·陳棣

    刺頭底事向膠盆,沉湎應從通率論。
    人世百年都是夢,醉鄉四達總無門。
    顛狂自索形骸外,酣適寧知禮法存。
    日飲亡何真得計,袁絲由此脫全渾。

    177 《次韻方去言用予喜歸韻見寄三首》 宋·方回

    筆法君追寶晉齋,禪機我愧老蒲鞋。
    嘗僚臺閫相知舊,得友江山到處佳。
    鐵馬塵高頻極目,錦鱗音斷豈忘懷。
    亦思竹底陪溪逸,人品終疑未易儕。

    178 《次韻君澤正月五日早見示》 宋·方回

    人人有此珠,萬古天地寶。
    法當潛厥光,蚌谷護其表。
    能使華岳移,可叱峽流倒。
    未若床缺足,梓匠不自造。

    179 《哭肯堂趙公擬老杜八哀體》 宋·方回

    飛鴻離魚網,玉石有俱焚。
    冥冥豈無志,鬼物妒玙璠。
    今代趙廣漢,誰歟哀王孫。
    粹然東南稟,頑薄推廉敦。

    180 《廣都世真上人南游回見訪出群公詩見示丐予一》 宋·郭印

    法象森羅萬,全歸一寸庵。
    有佛平生礙,無禪底處參。
    烏玄元自白,荼苦本來甘。
    前日南游話,看君作麼談。

    * 關于底法的詩詞 描寫底法的詩詞 帶有底法的詩詞 包含底法的古詩詞(21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