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底法的詩詞(210首)

    81 《偈十六首》 宋·釋行瑛

    明眼底人眼礙,悟心底人被心礙。
    證道底人被道貌岸然礙,達法底人被法礙。
    何謂如此不見道,金屑雖貴,落根成翳。
    要得高步大方,直須去此四礙。

    82 《偈頌二十九首》 宋·釋云

    崑崙奴,著鐵袴。
    打一棒,行一步。
    {內婁外辶}邏真個{內婁外辶}邏,峭措非常峭措。
    不惟佛法會盡,且是文章滿肚。
    見渠嘗試篇詩,便有驚人底句。
    如今對大眾前,不免一時剖露。

    83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深明無底,靈異無根。
    案山行盡,不見有家。
    識浪瀝乾,不見有己。
    石女掣開金鎖鑰,木人撥動玉輪機。
    方信道從佛口生,法化生得佛法分。

    84 《越問·越釀》 宋·孫因

    揚州之種宜稻兮,越土最其所宜。
    稬種居其十六兮,又稻品之最奇,自海上以漂來兮,伊仙公之遺育。
    別黃秈與金釵兮,紫珠貫而累累。

    85 《送僧歸護國寺》 宋·王化基

    巋然傍勢浙江東,不羨金庭第一峰。
    法境常清五十里,妙蓮今現幾千重。
    清涼解洗枝頭露,變更能飛缽底龍。
    平日舊游今復到,蒼崖邃谷抱長松。

    86 《代胡倉過圣德惠民詩一首》 宋·王阮

    平楚皆膏壤,成湯忽旱年。
    人知圣慮切,恩遣使臣宣。
    乙犯饑荒后,長沙富庶全。
    紀年四十載,斗米二三錢。

    87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88 《舟行松江聞雞鳴犬吠》 宋·趙彥肅

    循緣多熟境,溺法無要津。
    慮心屏百慮,猶是隔幾塵。
    云邊察飛翼,水底觀躍鱗。
    悶殺魯中叟,笑倒濠上人。

    89 《甲戌鄉中民情長句寄彥文布政》 明·龔詡

    景泰五年甲戌歲,正當南畝耕耘際。
    忽然驟水漲江湖,洶涌浩漫良可畏。
    更堪滂沛雨兼旬,大岸小塍俱決潰。
    田家男婦奔救忙,力竭氣窮無術備。

    90 《靖安八詠》 明·古春蘭公

    陳檜昔聞后庭花,今見禎明檜。
    雙劍列雌雄,每與風雨會。
    艮岳莫可移,夜挾驚霆壞。
    至今左紐枝,老氣發光彩。

    91 《過玄明宮故址有傷往事六十韻》 明·馬汝驥

    白日登遙陌,玄明問故宮。
    變桑徒靄靄,秀麥只芃芃。
    伊昔虞廷上,茲閹漢幄中。
    腹心推帝主,權位竊奸雄。

    92 《送貴草堂之武林千佛講寺》 明·南洲法師

    道公法中龍,高風凜僧史。
    當年舊招提,頹落紅塵里。
    千佛久沉輝,數間猶共峙。
    寒燈耿紗籠,雨蘚蝕華戺。

    93 《南京行》 明·孫蕡

    南京自古說豪雄,遠勝秦中與洛中。
    吳越千山高拱北,巴江一道遠朝東。
    秦淮水入丹陽郭,北固城連六代宮。
    岌?石頭如踞虎,逶迤鐘岳似盤龍。

    94 《謝馬善卿送菜》 明·孫作

    嘗欣食菜美,自謂肉不過。
    今晨齒頰間,屢咽安敢唾。
    持粱嚙肥鮮,野簌誰當課。
    使君可憐人,異味諳小大。

    95 《題謝衛同鐘馗移家圖》 明·湯胤勣

    寒云潑墨陰風峭,冬青葉底休留叫。
    老魅梁間忽作聲,四下妖精俱起嘯。
    兩星執法未能訶,坐見綠蕪生白波。
    曲逗銅魚窺寶甕,倒騎鐵馬試金戈。

    96 《高房山寒江孤島圖》 明·王行

    千山萬山重復重,煙嵐草樹深莫窮。
    高堂大軸示寬廣,要以筆力夸奇雄。
    青紅蒼翠滿縑素,缺處殘碧分遙峰。
    雖云眼底供一快,未見闊遠開心胸。

    97 《建德溪漲大作感懷(二首)》 明·魏觀

    邪陰翳長空,日色澹于土。
    霪雨連山來,萬物昏莫睹。
    溪流渺無涘,闤阓入煙浦。
    牧伯吁可憐,沾衣悼民苦。

    98 《山中書懷》 明·一雨法師

    谷幽略似百花潭,山水新奇頗盡探。
    見客未能酬禮數,逢人強半笑癡憨。
    欲將多寶融成塔,聊借群花暫作庵。
    曉起急磨鋤芋?,春來先制采桑籃。

    99 《又和題(一首)》 明·周永年

    聽說圖中風物美,但讀長歌已狂喜。
    喬木清川數里間,尺幅都收到曲幾。
    前有老杜后大蘇,能以詩章當畫史。
    二歌三讀轉興懷,少陵眉山相比擬。

    100 《茅山中人皆不飲泉水悉下汲于注壑又不善蓄佳》 明·朱凱

    情閑好品茶,性淡能辨水。
    江左幾泓泉,勺勺定媸美。
    浙右園焙栽,種種別妙理。
    七寶白云淳,石井劍池泚。

    * 關于底法的詩詞 描寫底法的詩詞 帶有底法的詩詞 包含底法的古詩詞(21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