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底氣的詩詞(772首)
641
《宿寶峰呈玉澗》 宋·王柏
默成已仙去,北山久寂寞。
豈無愛山人,時時訪林薄。
心境不相當,丘壑自丘壑。
誰知百年后,秀氣才有托。
642
《自和》 宋·李曾伯
百尺城頭著畫闌,當年氣欲壓人寰。
天機野馬浮游外,世事沙鷗浩蕩間。
俗靡風頹疇底柱,功成身退盍循環。
君看方冊中前鑒,辦取輕帆及早還。
643
《和劉清叔檀溪韻》 宋·李曾伯
一溪清入漢江東,千載興亡指雇中。
自昔霸圖成匹馬,至今生氣貫長虹。
當時枉駕先諸葛,底事浮江后阿童。
髀肉已生騅逝矣,空余款段踏塵紅。
645
《復雪》 宋·方岳
自鄰蒼頭拿短壺,興成何必剡溪圖。
有給為者梅兄弟,豈易卑哉竹丈夫。
賓從野情紛燦熳,山川云氣上虛無。
相隨石鼎清如水,底用侯家暖玉爐。
646
《春懷》 宋·衛宗武
時來桃李妍,春風乃知已。
時去桃李萎,春華俱夢寐。
芳菲氣不齊,一一理猶是。
何如松與柏,無榮亦無悴。
650
《贈彭花翁牡丹障》 宋·姚勉
洛之花圖歐公詩,驚怪天巧呈新枝。
自言當時記者數十種,姚魏后有潛溪緋。
蜀之花圖景仁句,香雪蕊金藏不露。
徑圍三尺瑞云紅,尚有二花添未具。
651
《送孫龍谷》 宋·姚勉
煌煌南方老人星,天邊飛來地上行。
秀眉方瞳瑣骨聳,升降步履如風輕。
生平見說勇為義,十指團欒一和氣。
只今福壽天所報,眼底曾孫家四世。
652
《漢宮春·開盡荼》 宋·陳允平
開盡荼,正桑云麥浪,天氣如秋。
南園露梢半坼,金粟絲頭。
溫香傍酒,盡多嬌、不識春愁。
鶯院悄,輕陰弄晚,何人堪伴清游。
653
《贈山堂僧》 宋·馬廷鸞
無生究竟是真源,浮世虛名可氣吞。
凈行要從圓處覓,好詩添向悶中喧。
一心認我如如體,萬事同渠莫莫言。
歸向靈巖巖底坐,道根圣果滿只園。
654
《知盧可庵教諭鼓歌》 宋·何夢桂
崇牙樅樅,賁鼓逢逢。
始作這以荊衡底貢之新革,試叩之以巴蜀故產之孤桐。
雷震一聲草木拆,蠖信其屈龍起蟄。
天地訢合萬物蘇,陽氣宣聲陰屏跡。
655
《得雨行》 宋·何夢桂
萬井泉枯民徙市,誰碾火輪燒海底。
蛇翳墮甕鞭弗靈,豐隆困臥屏翳死。
天驅鬼格啄黔氓,神龍蓄雨不敢行。
萬樹翠乾禾赤熛,田田兆坼龜縱橫。
656
《聞蛙》 宋·黎廷瑞
旅處汙池底,氣張新雨余。
交交還閣閣,疾疾更徐徐。
別制鼓吹曲,自吟蝌蚪書。
道人喧寂等,欹枕到華胥。
657
《鐵笛行贈丁云屋》 宋·黎廷瑞
斗牛之墟有伏龍,寶氣夜起天為虹。
雷公往矣不再逢,潭底高臥吟秋風。
忽羞珠宮薄且闕,返形化作紅爐雪。
背負七星雷吐舌,五色石墮天驚裂。
658
《草蟲圖》 宋·仇遠
昨夜南山雷雨霽,蟄室初開百蟲起。
草夭菜秀蒲柳長,生意森然隨氣使。
陰陽變態足纖巧,分得余妍歸畫史。
野蜂采蜜花房里,官蛙瞠目莎池底。
660
《和許尉小洞庭韻》 宋·王炎
古縣周遭臨水涯,中有勝地藏幽奇。
向來墨綬不領略,付與漁樵輕棄遺。
我乘蒼螭上其頂,憑高小筑誅茅茨。
未能隱去學魯山,且可尋幽如退之。
* 關于底氣的詩詞 描寫底氣的詩詞 帶有底氣的詩詞 包含底氣的古詩詞(77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