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底柱的詩詞(99首)

    61 《泊京口望金山寺》 明·陳鶴

    南徐一片石,千古柱中流。
    繞樹開僧舍,緣空結梵樓。
    疏燈明水底,落月掛潮頭。
    向晚禪鐘起,風吹到客舟。

    62 《贈章安甫老人》 明·高遜志

    籃輿迢遞出郊坰,野服翩然鶴發星。
    柱史不辭周問禮,伏生須為漢傳經。
    汀洲水落蒹葭老,澤國霜寒橘柚青。
    自笑隱淪緣底事,時危蹤跡一浮萍。

    63 《元夕同雜賓里中觀放煙火》 明·劉繪

    銀漢低回度月華,瓊鉤寶柱綰燈紗。
    宛轉縈煙隨繡騎,徘徊照影逐香車。
    飛甍遙望如平樂,曲巷相逢似狹斜。
    百枝然火龍銜燭,七采絡纓鳳吐花。

    64 《過玄明宮故址有傷往事六十韻》 明·馬汝驥

    白日登遙陌,玄明問故宮。
    變桑徒靄靄,秀麥只芃芃。
    伊昔虞廷上,茲閹漢幄中。
    腹心推帝主,權位竊奸雄。

    65 《獨石行》 明·張佳胤

    獨石城南一片石,突兀霜空削如壁。
    古松屈鐵盤云根,紫翠千峰莽相射。
    陸海俄翻滟滪堆,流沙直接昆侖脈。
    奇標眼底不常見,誰其置之巨靈跡。

    66 《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二首》 宋·蘇軾

    解組歸來道益光,坐看百物自炎涼。
    卷簾堂上檀槽鬧,送客林間樺燭香。
    淺量已愁當酒怯,非才尤覺和詩忙。
    何人貪佩黃金印,千柱耽耽鎖北岡。

    67 《愛雪歌》 宋·范成大

    平生愛雪如子猷,江湖乘興常泛舟。
    長篙斫冰陰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淙琤大響出船底,兩舷戛擊鏘鳴球。
    棹夫披蓑舞白鳳,灘子挽繂拖素虯。

    68 《登邛州譙門門三重其西偏有神仙張四郎畫像張》 宋·陸游

    浮云在腳底,千里在眼邊。
    攀躋忽至此,倚柱眩欲顛。
    車馬細如螘,紛紛衢路間。
    嗟汝何為者,馳驅窮歲年。

    69 《初到行在》 宋·陸游

    六十之年又四年,也騎瘦馬趁朝天。
    首陽柱下孰工拙,從事督郵俱圣賢。
    筆墨有時閑作戲,功名到底是無緣。
    都城處處園林好,不許山翁醉放顛。

    70 《題長沙鍾仲山判院岫云舒卷樓》 宋·楊萬里

    天柱峰尖半點云,散為獄麓橘洲春。
    盡供詩客揮毫里,怪底春空態度新。
    入夜云來宿兩窗,明朝云去照三湘。
    也知遠岫無心出,解后為霖亦不妨。

    71 《送趙文友知府謁告省親》 宋·楊萬里

    邦人寧食三斗蔥,莫逢向來蠆尾公。
    邦人寧臥文江路,莫放今侯霅川去。
    今侯個是隆準孫,蠶排月腸斸柱根。
    所至與民作陽春,帝遣來活廬陵人。

    72 《渡沙河》 宋·張耒

    溶漾澄明徹底清,鸕鶿慣客不相驚。
    卻疑洛水新霜后,八節灘津石柱聲。

    73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靈椿臺》 宋·黃庭堅

    固蔕深根且一邱,少時嘗恐斧斤求。
    何人比擬明堂柱,幾歲經營江漢洲。
    終以不才名四海,果然無禍閱千秋。
    空山萬籟月明底,安得閑眼石枕頭。

    74 《延壽寺僧小軒極蕭灑予為名曰林樂取莊生所謂》 宋·黃庭堅

    積雨靈香潤,晚風紅藥翻。
    盥手散經帙,烹茶洗睡昏。
    野僧甚淳古,養拙賁邱園。
    風懷交四境,蓬藋底百椽。

    75 《感興》 宋·王禹偁

    吾嘗入深山,溪谷寒且冱。
    杉檜頗凌云,歲月自朽蠹。
    般輸目不見,何由用斤斧。
    東山大夫松,中岳金雞樹。

    76 《用厚后弟強甫韻》 宋·劉克莊

    不腆先疇與破庵,在汾水曲管岑南。
    幽棲晚節巢林一,戇草當年及□三。
    酒甕有期春共酌,書囊無底曉猶談。
    吾惽紫氣難瞻矚,未暇攀迎柱下聃。

    77 《游秦巖》 宋·陳與義

    秦巖昧舊聞,勝會非復常。
    異哉五里秘,發此一日狂。
    篝燈破大陰,拄杖入仙鄉。
    散途楊梅實,承磴菡萏房。

    78 《示諸兒》 宋·洪咨夔

    道大兩儀小,身寡萬物眾,此心能砥柱,斯文即隆棟。
    書從羲孔來,字字濟世用。
    愈窮理逾邃,如探無底洞。

    79 《送徐顯道尉無錫》 宋·洪咨夔

    握手不禁別,庭梧聲欲秋。
    云霄生腳底,田里付眉頭。
    敬是褆身柱,和為應物舟。
    卷旗蒲柳市,茶鼎雨颼颼。

    80 《豅豁巖》 宋·韓元吉

    蒼崖兩分張,絕壁千丈起。
    溪流忽奔注,萬古相披靡。
    跳波作驚雷,跬步清見底。
    攀藤上巉巖,卻立半空里。

    * 關于底柱的詩詞 描寫底柱的詩詞 帶有底柱的詩詞 包含底柱的古詩詞(99首)
    chengrenyouxi